炮声又响,阵地上继续轰隆起来。</p>
</p>
不断有横山兵倒下,但活着的都不怕死的往前冲,仿佛鲜血更激发了他们的凶悍,也或许是忖摸着前进后退都是死,若是前进战死家人还能得到补偿,而后退的逃兵就没这个待遇了。</p>
</p>
七八分钟后,最前面的横山兵终于冲到宋军步军阵前,但迎接他们的是宋军的弓箭——有条不紊地,瞄准,发射,几乎每弦声响,必定倒下一人。宋军步射弓箭手的准头,几乎已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除了严苛的训练外,也是被火炮给刺激出来的,再不努力,没准在远射攻击上就会被火炮手给取代。</p>
</p>
在卫希颜默数的六分钟内,南军炮营共发射了四百八十发炮弹,平均每分钟一炮。这个发射频率并不高,是炮营指挥官在提高精度下,牺牲了速度。</p>
</p>
“如果不是出于威慑和打击士气的目的,往阵地上倾泄炮弹只能是浪费弹药。实现远程的精准打击,才是炮兵的意义。”这是卫希颜在军校炮官课程上的话,被记入了炮官指挥手册中。</p>
</p>
阵地上硝烟弥漫,三千横山兵嚎叫冲锋的声音沉寂下去。</p>
</p>
第一回合交锋,北军阵亡三千人,南军无伤亡。</p>
</p>
但种瑜脸上并无喜色。</p>
</p>
作者有话要说:更激烈的,还在后面……</p>
</p>
再说起火炮,某都觉得想吐了,资料看得太多反胃了~~~~后悔一开始没列表格,将各种大炮、各种炮弹、各时期的火炮性能神马的都列出表格,就不用来来去去的反复查了,既费精力又费时间。哎……还是怪运筹学学得不好啊。</p>
</p>
ps:关于欧洲火炮的发展</p>
</p>
火药是十三世纪末才从中国传到欧洲,所以欧洲火炮应该是从十四世纪才开始发展的。然后磕磕绊绊,直到十六世纪才弄出了铸铁炮,不是因为铸铁的性能比青铜、黄铜好,而是价格不贵,用铜造炮欧洲人承受不了造价。</p>
</p>
这时制约大炮最重要的短板就是炼钢技术,似乎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人才发现了坩锅炼钢的方法,然后制炮的钢铁材料才发展起来,于是才有了最早的克虏伯钢炮。</p>
</p>
正因为钢材料的制约,所以拿破仑时代的火炮还大多是滑膛炮(线膛炮的射程是滑膛炮的1-2倍)。事实上刻膛线的技术并不难,但制约的是大炮身管的材料,如果不是钢制炮管,就很难承受线膛炮的膛压,尤其是螺旋膛线,因为发射时炮弹会在炮管内自转,增加初速度,这种膛压是很大的。</p>
</p>
正文 368南北之战(三)</p>
</p>
“触地撞击引爆!全是触地撞击引爆!……”</p>
</p>
北军中军帅台斜后方的望楼上,军器监雷铖和火炮作都事雷晋从开战起就拿着望远镜观测南军火炮威力,这时表情都不好看。</p>
</p>
相比雷铖的脸色发青,雷晋在震惊后变得激动,嘴里叽咕不停,“撞击点燃信管引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信管内的装填物必须易爆又稳定,究竟是什么?……”他拿着望远镜的手臂挥动着,蓦然回身盯着雷铖,双眼冒光道:“还打什么?赶紧让何帅停战吧,没准能在战场上找到哑弹,抢在南军之前弄回来……多找几个拆了,不信分解不出来……”</p>
</p>
雷铖眉头跳了下,狠狠瞪他一眼,“你当打仗是喝水,说停就停?……当年从金国弄回来的炮弹,你们拆了这么几年,也没见分解出什么来,还好意思提。”</p>
</p>
他说的是南军渡海与金军作战时,曾经发射出的哑弹被职方司费了老大的劲从战场上暗渡回来,供军器监下属的火炮作拆解研究,但雷晋等人研索了三年,却没什么进展。</p>
</p>
这也怪不得雷晋,卫希颜知道了肯定同情他——雷管是用雷汞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制成,这个时代没有元素测试仪可以帮助分析化学成分,光看成品哪能知道它的原料?</p>
</p>
雷晋咕咙着辩解,“如果看样子就能造出来,唐门的毒药早就天下飞了。”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有着很大的挫败感,叹息着道,“如果阿楚还在就好了。”</p>
</p>
他说的“阿楚”叫雷楚,和雷晋是同一批被惊雷堂收养的,学武天分不怎么好,但很会造器,最先在暗器堂,北廷立朝后进入军器监,后因职方司需要一个精通器械又聪明稳重的人去南方联络雷梁——沈元的义子——于是派了雷楚过去,经过他手的情报,在技术上都有精辟分析,给军器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可惜在雷梁暴露时,雷楚也暴露了。</p>
</p>
如果阿楚还在……雷铖心里也叹息了,他想起雷楚很早提交的那份有关“钢元”矿石的情报——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知道这种矿石被南廷军器监命名为“锰”,取金之猛意,有了这个矿石就能让冶炼出的钢更加强韧,让炮管更能承受炮弹发射的压力而不爆裂……可惜,南军已将拥有矿石的麻逸和瑞宋岛严密管制,他们的船只根本带不出大量锰矿石来,即使带出少量矿石,也是没法大批制造的。</p>
</p>
之所以他们的火炮射程上不去,威力也远不及南军火炮,造炮材料就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使清楚这点,也没法解决。虽然北廷矿冶已经能够炼出钢块,但冶炼成本超过铸铁,产量上不去,更多是用于打造精钢刀剑和箭矢,而一管炮用钢至少三四百斤,造炮供不起;若用青铜或黄铜代替,韧性确实比铸铁强许多,但造价同样太高,大量造炮也承受不起。毕竟拨给军费监的费用不可能全用到造炮上,弓弩也是花钱的大头啊,还有打造战车和重骑兵的费用——养一个重骑兵就相当于养四个轻骑兵或十个步兵……</p>
</p>
雷铖越想越头痛,雷晋还在咕咙着,“比起三年前,射程又更远了……阵前相距三里,再退后一里置炮营,这么算下来,有效射程至少有四里。”</p>
</p>
</p>
</p>
不断有横山兵倒下,但活着的都不怕死的往前冲,仿佛鲜血更激发了他们的凶悍,也或许是忖摸着前进后退都是死,若是前进战死家人还能得到补偿,而后退的逃兵就没这个待遇了。</p>
</p>
七八分钟后,最前面的横山兵终于冲到宋军步军阵前,但迎接他们的是宋军的弓箭——有条不紊地,瞄准,发射,几乎每弦声响,必定倒下一人。宋军步射弓箭手的准头,几乎已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除了严苛的训练外,也是被火炮给刺激出来的,再不努力,没准在远射攻击上就会被火炮手给取代。</p>
</p>
在卫希颜默数的六分钟内,南军炮营共发射了四百八十发炮弹,平均每分钟一炮。这个发射频率并不高,是炮营指挥官在提高精度下,牺牲了速度。</p>
</p>
“如果不是出于威慑和打击士气的目的,往阵地上倾泄炮弹只能是浪费弹药。实现远程的精准打击,才是炮兵的意义。”这是卫希颜在军校炮官课程上的话,被记入了炮官指挥手册中。</p>
</p>
阵地上硝烟弥漫,三千横山兵嚎叫冲锋的声音沉寂下去。</p>
</p>
第一回合交锋,北军阵亡三千人,南军无伤亡。</p>
</p>
但种瑜脸上并无喜色。</p>
</p>
作者有话要说:更激烈的,还在后面……</p>
</p>
再说起火炮,某都觉得想吐了,资料看得太多反胃了~~~~后悔一开始没列表格,将各种大炮、各种炮弹、各时期的火炮性能神马的都列出表格,就不用来来去去的反复查了,既费精力又费时间。哎……还是怪运筹学学得不好啊。</p>
</p>
ps:关于欧洲火炮的发展</p>
</p>
火药是十三世纪末才从中国传到欧洲,所以欧洲火炮应该是从十四世纪才开始发展的。然后磕磕绊绊,直到十六世纪才弄出了铸铁炮,不是因为铸铁的性能比青铜、黄铜好,而是价格不贵,用铜造炮欧洲人承受不了造价。</p>
</p>
这时制约大炮最重要的短板就是炼钢技术,似乎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人才发现了坩锅炼钢的方法,然后制炮的钢铁材料才发展起来,于是才有了最早的克虏伯钢炮。</p>
</p>
正因为钢材料的制约,所以拿破仑时代的火炮还大多是滑膛炮(线膛炮的射程是滑膛炮的1-2倍)。事实上刻膛线的技术并不难,但制约的是大炮身管的材料,如果不是钢制炮管,就很难承受线膛炮的膛压,尤其是螺旋膛线,因为发射时炮弹会在炮管内自转,增加初速度,这种膛压是很大的。</p>
</p>
正文 368南北之战(三)</p>
</p>
“触地撞击引爆!全是触地撞击引爆!……”</p>
</p>
北军中军帅台斜后方的望楼上,军器监雷铖和火炮作都事雷晋从开战起就拿着望远镜观测南军火炮威力,这时表情都不好看。</p>
</p>
相比雷铖的脸色发青,雷晋在震惊后变得激动,嘴里叽咕不停,“撞击点燃信管引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信管内的装填物必须易爆又稳定,究竟是什么?……”他拿着望远镜的手臂挥动着,蓦然回身盯着雷铖,双眼冒光道:“还打什么?赶紧让何帅停战吧,没准能在战场上找到哑弹,抢在南军之前弄回来……多找几个拆了,不信分解不出来……”</p>
</p>
雷铖眉头跳了下,狠狠瞪他一眼,“你当打仗是喝水,说停就停?……当年从金国弄回来的炮弹,你们拆了这么几年,也没见分解出什么来,还好意思提。”</p>
</p>
他说的是南军渡海与金军作战时,曾经发射出的哑弹被职方司费了老大的劲从战场上暗渡回来,供军器监下属的火炮作拆解研究,但雷晋等人研索了三年,却没什么进展。</p>
</p>
这也怪不得雷晋,卫希颜知道了肯定同情他——雷管是用雷汞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制成,这个时代没有元素测试仪可以帮助分析化学成分,光看成品哪能知道它的原料?</p>
</p>
雷晋咕咙着辩解,“如果看样子就能造出来,唐门的毒药早就天下飞了。”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有着很大的挫败感,叹息着道,“如果阿楚还在就好了。”</p>
</p>
他说的“阿楚”叫雷楚,和雷晋是同一批被惊雷堂收养的,学武天分不怎么好,但很会造器,最先在暗器堂,北廷立朝后进入军器监,后因职方司需要一个精通器械又聪明稳重的人去南方联络雷梁——沈元的义子——于是派了雷楚过去,经过他手的情报,在技术上都有精辟分析,给军器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可惜在雷梁暴露时,雷楚也暴露了。</p>
</p>
如果阿楚还在……雷铖心里也叹息了,他想起雷楚很早提交的那份有关“钢元”矿石的情报——时至今日,他们已经知道这种矿石被南廷军器监命名为“锰”,取金之猛意,有了这个矿石就能让冶炼出的钢更加强韧,让炮管更能承受炮弹发射的压力而不爆裂……可惜,南军已将拥有矿石的麻逸和瑞宋岛严密管制,他们的船只根本带不出大量锰矿石来,即使带出少量矿石,也是没法大批制造的。</p>
</p>
之所以他们的火炮射程上不去,威力也远不及南军火炮,造炮材料就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使清楚这点,也没法解决。虽然北廷矿冶已经能够炼出钢块,但冶炼成本超过铸铁,产量上不去,更多是用于打造精钢刀剑和箭矢,而一管炮用钢至少三四百斤,造炮供不起;若用青铜或黄铜代替,韧性确实比铸铁强许多,但造价同样太高,大量造炮也承受不起。毕竟拨给军费监的费用不可能全用到造炮上,弓弩也是花钱的大头啊,还有打造战车和重骑兵的费用——养一个重骑兵就相当于养四个轻骑兵或十个步兵……</p>
</p>
雷铖越想越头痛,雷晋还在咕咙着,“比起三年前,射程又更远了……阵前相距三里,再退后一里置炮营,这么算下来,有效射程至少有四里。”</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