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固湘赣粤边区的共产党政权,并以此为根据地,向更广大的地区发展。这个战略同党组织这里所说的“党组织”,即湖南省委。的建议相反,它幻想得到迅速的发展。《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55页。
毛泽东这段自述说明,直到1928年4月,他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才制订了一个建立包括6个县的苏区,并以此为根据地的计划,但湖南省委不同意。
为了得到中央和湖南省委的认可或批准,毛泽东于1928年5月2日在永新再次给中央写信。信中说:
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实现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中央,多次未见奉准驳明文。见1928年5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转毛泽东同志的信》。
毛泽东的这封信说明,到1928年5月2日,中央和湖南省委仍未批准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六,陈毅于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也可证实古城会议尚未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此报告说:
秋收暴动失败后,毛部被迫向南移至宁冈,复得当时绿林(洪会)首领袁文才、王佐之帮助,乃留在井冈山附近各县游击……从1928年4月至7月,这一时期四军初成立……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
第七,对于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才正式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1929年12月25日《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情况的综合报告》说得更清楚。他说:
边界自毛部去春(1928年)自湖南与朱德会合后,确定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政权的决心,因为鉴于过去军队没有一个根据地,流寇似的东闯西窜,得不到一个休养的机会,军队感觉十分疲劳,而甚难解决的,就是伤兵的安置问题,要找一个军事根据地,必须用力量去建立一个割据区域,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为朱毛当时唯一的工作和企图,于是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一幕一幕地开展起来了。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的。在这之前,毛泽东曾多次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写报告,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未得到认可和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只好做有关的准备工作,正如毛泽东所说:
在军队内部,朱德和我不得不同两种倾向作斗争:第一种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我们认为是冒险主义;第二种是要向南撤退到广东境内,这我们认为是“退却逃跑主义”。我们当时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分田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我们要武装群众来加速这一进程。《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第55页。
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在场
王佐(1898~1930),原名云辉,号南斗。江西遂川人。1924年组织绿林武装占据井冈山。他与袁文才义结“金兰”,关系极为密切。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县古城镇后的第三天,即10月6日,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毛泽东与袁文才这次会见时,王佐在场吗?
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的《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一书,对这次会见是这样记述的:
毛泽东率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袁文才、王佐决定请毛泽东上山……
毛泽东穿着一件破旧的灰布中山服,脖子上也系着红领带。他很瘦,颧骨突出很高,皮肤黝黑,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很有精神。头发很长,向两边分开。脚因走路磨破了,很不得劲。他气宇轩昂,走在最前边,首先同迎候他的袁文才、王佐等握手,又转过身来把上山的战友逐一介绍给袁文才、王佐他们。袁文才、王佐也把山上的同志一一向毛泽东作了介绍。云汀、张素兰著:《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83~84页。
而中国人事出版社于1993年1月出版的《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一书的记载则不同。此书对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的情况是这样记述的:
袁文才先到林家。他今日着意打扮了一番,穿着长衫,外套黑缎马褂,俨然一副绅士模样。李筱甫、周桂春、陈慕平、邱凌岳等众头领也换了干净衣衫,显得精神抖擞,齐集在林家祠门口石桥上迎候毛泽东。
……
毛泽东来了。
毛泽东一行在林家路口下了马,把马交给了勤务员龙开富看管。随即,由龙超清领头,朝林家走来,袁文才等急忙上前迎接。陈慕平向袁文才介绍了毛泽东,龙超清向毛泽东介绍了袁文才。余伯流、陈钢著:《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3~34页。
从上述两部著作的记载来看,《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一书,其记载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同时被会见。而《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一书的记载,则说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不在场。这两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
1982年9月22日至30日,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在成都召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史学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80人,是建国以来全国党史界研究、讨论红军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盛会。这次会议,就革命根据地历史中一些问题专门进行了研讨,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有重要价值的论文。裘之倬撰写的《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籍矛盾问题》一文,受到高度评价。其中写道: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客籍的矛盾,更好地建立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果断地做出了对袁、王部队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正确决定,乃在10月6日亲自赴宁冈东源大仓村林凤和家里,单独会晤袁文才,表明来意,赠送枪支。裘之倬:《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籍矛盾问题》。载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95~96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传》(上),对毛泽东会见袁文才的情况,有同样的记载: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那是10月6日。袁文才原来还有些害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20多人,20多条枪。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见面后,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困难。双方谈得很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100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600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这是一个有60多户人家的村子)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61~162页。
那么,袁文才何时说服王佐与毛泽东会见的呢?对此,解放军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第5集)写道:10月下旬,袁文才写信给王佐,说服王佐与工农革命军合作,告知工农革命军要上井冈山的消息。王佐得信甚是欢喜。他喜的是能见到毛委员这位大能人和共产党这个大帮手。为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四下奔走,准备粮秣。但不免也有些担心,怕工农革命军吞掉自己苦心经营的这支武装。10月24日,工农革命军抵达大井村,王佐杀猪宰鸡予以款待。王佐同毛泽东见面交谈后,打消了自己的担心,他相信毛泽东,相信工农革命军。毛泽东为团结王佐部队,当即面赠70支枪给王佐。王佐为感激毛泽东赠枪之情,当面表示送500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作为回礼。《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解放军将领传》(第5集),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8~9页。
上述著作的记载说明,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10月6日,毛泽东在宁冈仓村第一次会见袁文才。这次会见,王佐不在场。10月下旬。袁文才写信说服王佐与工农革命军合作。10月24日,毛泽东到大井与王佐见面交谈,使王佐打消思想顾虑转变对工农革命军的态度。
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会面在何时何地(1)
毛泽东与朱德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的新起点。35岁的毛泽东与41岁的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历史性的会面。
那么,他们第一次见面握手是在何时何地呢?对此,至今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见面握手是1928年4月在湖南酃县十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朱德年谱》,就是这样记载的。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63页。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18日在江西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的戎马生涯》一书,就持此说。具体是这样记载的:
4月18日,毛泽东率队抵达宁冈县砻市。在此之前,朱德、陈毅部队已先期进驻砻市的龙江书院。毛泽东一到砻市,得知朱德、陈毅住在龙江书院,便不顾一路征尘,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朱德听说毛泽东来了,也赶忙与陈毅、王尔琢出门迎接。快走进书院时,朱德抢先几步迎了上去,两双巨人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秦焰著:《毛泽东的戎马生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6~37页。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0日前后在湖南酃县。此说可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的记载。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版,第238页。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3日在湖南酃县沔渡。请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97年5月出版的《霹雳星火——湘赣边秋收暴动及进军井冈山纪实》一书的记述:
4月23日上午,朱德和他的部队开进了沔渡。
……
当晚,毛泽东也赶到了沔渡。人们要他在砻市迎接朱德、陈毅所部。毛泽东说:“我与朱德本来相见恨晚,这会儿岂能耽搁。”
毛泽东的出现,使朱德喜出望外。
朱德——毛泽东,两位改变中国命运的巨人在这里握手。邱恒聪、吴振录著:《霹雳星火——湘赣边秋收暴动及进军井冈山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325~326页。
1991年10月8日,江西省永新县举办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萧克将军应邀参加。其间,萧克提出欲到湖南酃县(1994年4月更名为炎陵县)拜谒炎帝陵。酃县县委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即做了安排前去迎接。10月11日,萧克到酃县沔渡镇后,说:
毛泽东在酃县击溃尾追朱德部队的湘敌张敬兮团,回到宁冈砻市。他一听到朱德部队到达沔渡的消息,马上率工农革命军赶到酃县沔渡,与朱德部队胜利会师,并迎接我们大部队上了井冈山。王锡堂:《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炎黄春秋》1999年第9期,第63页。
1999年《炎黄春秋》第9期刊登的《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一文,其中写道:
萧克将军这一路对于往事的回忆,有一点特别引起中共酃县县委领导同志的重视,县委党史办公室经过广征博采,证实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是在酃县,于是在1993年8月,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同意在酃县兴建“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纪念碑”。翌年,萧克将军应酃县县委请求,欣然挥笔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王锡堂:《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炎黄春秋》1999年第9期,第64页。
然而,查阅萧克将军以前撰写的《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一文,则是另外一种说法: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部队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萧克:《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怀念毛主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2月版,第135页。
第五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4日在江西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此说可见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生平实录》一书的记述:
1928年4月24日,天气特别晴朗,巍峨的井冈山也显得特别清新。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的两支革命武装,在砻市会师了。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会见的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同志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同志到来时,朱德和陈毅同志赶忙出门来迎接。朱德同志抢前几步,毛泽东同志早早把手伸了出来,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使劲地摇着,那么亲切。竞鸿等编著:《毛泽东生平实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425~426页。
第六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下旬在酃县十都。湖南出版社于1991年7月出版的《湖南人民革命史》一书就是这样记载的:
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第一团从资兴龙溪洞出发,到达酃县十都。朱德闻讯,立即从沔渡赶到十都与毛泽东会见,这是两位革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湖南人民革命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74页。
第七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8日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这种说法,可见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的记载:
1928年4月28日,朱、毛两部在井冈山会师,毛和朱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第一次见面,两人高兴地紧紧握手,祝贺胜利会师。路海江等编著:《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02页。
第八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底在酃县十都圩。此说可见1988年《党史月刊》第1期刊登的曲鸣文的文章。其中写道:
朱、毛部队的会师有一个过程,先是朱、毛两部的部分队伍在湖南资兴县城郊和龙溪洞会合,全部会合则在湖南酃县的沔渡圩。朱、毛第一次会面的地点则在酃县十都圩。而宁冈砻市只是后来(5月4日)召开会师大会,宣布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地点。朱、毛第一次会面的时间也不是1928年5月1日,而是4月底。最能证实此说的是朱德在延安整风时写的《自传》。《自传》中写道:“……然后队伍又是退到酃县同毛泽东同志两面会合了。他们是正由南面桂东、汝城退下来,这时是我们两人第一次会面。”
第九种说法,认为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见面握手是1928年5月1日在宁冈砻市。这种说法,可见群众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的足迹》一书的记载。曾维东等著:《毛泽东的足迹》,群众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128页。
上述9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弄清毛泽东、朱德会面之前的行踪,查阅毛泽东的自述和知情者的述说,便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据《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1月出版的《湘南起义史稿》等著作的记载,1928年3月上旬,正当湘南起义处于高潮时,湘南特委即派军事部长周鲁上井冈山,命令毛泽东率部进湘南攻打汝城,然后与湖南其他5县(宜章、郴州、耒阳、永兴、资兴)连成一片,建立湘
毛泽东这段自述说明,直到1928年4月,他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才制订了一个建立包括6个县的苏区,并以此为根据地的计划,但湖南省委不同意。
为了得到中央和湖南省委的认可或批准,毛泽东于1928年5月2日在永新再次给中央写信。信中说:
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实现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中央,多次未见奉准驳明文。见1928年5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转毛泽东同志的信》。
毛泽东的这封信说明,到1928年5月2日,中央和湖南省委仍未批准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六,陈毅于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也可证实古城会议尚未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此报告说:
秋收暴动失败后,毛部被迫向南移至宁冈,复得当时绿林(洪会)首领袁文才、王佐之帮助,乃留在井冈山附近各县游击……从1928年4月至7月,这一时期四军初成立……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
第七,对于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后才正式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1929年12月25日《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情况的综合报告》说得更清楚。他说:
边界自毛部去春(1928年)自湖南与朱德会合后,确定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政权的决心,因为鉴于过去军队没有一个根据地,流寇似的东闯西窜,得不到一个休养的机会,军队感觉十分疲劳,而甚难解决的,就是伤兵的安置问题,要找一个军事根据地,必须用力量去建立一个割据区域,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为朱毛当时唯一的工作和企图,于是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一幕一幕地开展起来了。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的。在这之前,毛泽东曾多次向中央和湖南省委写报告,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未得到认可和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只好做有关的准备工作,正如毛泽东所说:
在军队内部,朱德和我不得不同两种倾向作斗争:第一种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我们认为是冒险主义;第二种是要向南撤退到广东境内,这我们认为是“退却逃跑主义”。我们当时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分田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我们要武装群众来加速这一进程。《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第55页。
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在场
王佐(1898~1930),原名云辉,号南斗。江西遂川人。1924年组织绿林武装占据井冈山。他与袁文才义结“金兰”,关系极为密切。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县古城镇后的第三天,即10月6日,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毛泽东与袁文才这次会见时,王佐在场吗?
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的《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一书,对这次会见是这样记述的:
毛泽东率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袁文才、王佐决定请毛泽东上山……
毛泽东穿着一件破旧的灰布中山服,脖子上也系着红领带。他很瘦,颧骨突出很高,皮肤黝黑,眼睛里布满血丝,却很有精神。头发很长,向两边分开。脚因走路磨破了,很不得劲。他气宇轩昂,走在最前边,首先同迎候他的袁文才、王佐等握手,又转过身来把上山的战友逐一介绍给袁文才、王佐他们。袁文才、王佐也把山上的同志一一向毛泽东作了介绍。云汀、张素兰著:《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83~84页。
而中国人事出版社于1993年1月出版的《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一书的记载则不同。此书对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的情况是这样记述的:
袁文才先到林家。他今日着意打扮了一番,穿着长衫,外套黑缎马褂,俨然一副绅士模样。李筱甫、周桂春、陈慕平、邱凌岳等众头领也换了干净衣衫,显得精神抖擞,齐集在林家祠门口石桥上迎候毛泽东。
……
毛泽东来了。
毛泽东一行在林家路口下了马,把马交给了勤务员龙开富看管。随即,由龙超清领头,朝林家走来,袁文才等急忙上前迎接。陈慕平向袁文才介绍了毛泽东,龙超清向毛泽东介绍了袁文才。余伯流、陈钢著:《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33~34页。
从上述两部著作的记载来看,《毛家兄弟与贺家姐妹》一书,其记载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同时被会见。而《喋血井冈山——毛泽东的崛起》一书的记载,则说毛泽东与袁文才第一次会见时,王佐不在场。这两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
1982年9月22日至30日,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在成都召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史学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80人,是建国以来全国党史界研究、讨论红军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盛会。这次会议,就革命根据地历史中一些问题专门进行了研讨,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有重要价值的论文。裘之倬撰写的《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籍矛盾问题》一文,受到高度评价。其中写道: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客籍的矛盾,更好地建立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果断地做出了对袁、王部队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正确决定,乃在10月6日亲自赴宁冈东源大仓村林凤和家里,单独会晤袁文才,表明来意,赠送枪支。裘之倬:《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客籍矛盾问题》。载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95~96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传》(上),对毛泽东会见袁文才的情况,有同样的记载: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那是10月6日。袁文才原来还有些害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20多人,20多条枪。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见面后,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目前的困难。双方谈得很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100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袁文才向毛泽东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随即回赠给工农革命军600块银元,并同意革命军在茅坪(这是一个有60多户人家的村子)建立后方医院和留守处,答应上山做王佐的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61~162页。
那么,袁文才何时说服王佐与毛泽东会见的呢?对此,解放军出版社于1987年7月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第5集)写道:10月下旬,袁文才写信给王佐,说服王佐与工农革命军合作,告知工农革命军要上井冈山的消息。王佐得信甚是欢喜。他喜的是能见到毛委员这位大能人和共产党这个大帮手。为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四下奔走,准备粮秣。但不免也有些担心,怕工农革命军吞掉自己苦心经营的这支武装。10月24日,工农革命军抵达大井村,王佐杀猪宰鸡予以款待。王佐同毛泽东见面交谈后,打消了自己的担心,他相信毛泽东,相信工农革命军。毛泽东为团结王佐部队,当即面赠70支枪给王佐。王佐为感激毛泽东赠枪之情,当面表示送500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作为回礼。《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解放军将领传》(第5集),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版,第8~9页。
上述著作的记载说明,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10月6日,毛泽东在宁冈仓村第一次会见袁文才。这次会见,王佐不在场。10月下旬。袁文才写信说服王佐与工农革命军合作。10月24日,毛泽东到大井与王佐见面交谈,使王佐打消思想顾虑转变对工农革命军的态度。
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会面在何时何地(1)
毛泽东与朱德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的新起点。35岁的毛泽东与41岁的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历史性的会面。
那么,他们第一次见面握手是在何时何地呢?对此,至今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见面握手是1928年4月在湖南酃县十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朱德年谱》,就是这样记载的。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63页。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18日在江西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的戎马生涯》一书,就持此说。具体是这样记载的:
4月18日,毛泽东率队抵达宁冈县砻市。在此之前,朱德、陈毅部队已先期进驻砻市的龙江书院。毛泽东一到砻市,得知朱德、陈毅住在龙江书院,便不顾一路征尘,立即带领干部向龙江书院走去。朱德听说毛泽东来了,也赶忙与陈毅、王尔琢出门迎接。快走进书院时,朱德抢先几步迎了上去,两双巨人的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秦焰著:《毛泽东的戎马生涯》,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6~37页。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0日前后在湖南酃县。此说可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的记载。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版,第238页。
第四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3日在湖南酃县沔渡。请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97年5月出版的《霹雳星火——湘赣边秋收暴动及进军井冈山纪实》一书的记述:
4月23日上午,朱德和他的部队开进了沔渡。
……
当晚,毛泽东也赶到了沔渡。人们要他在砻市迎接朱德、陈毅所部。毛泽东说:“我与朱德本来相见恨晚,这会儿岂能耽搁。”
毛泽东的出现,使朱德喜出望外。
朱德——毛泽东,两位改变中国命运的巨人在这里握手。邱恒聪、吴振录著:《霹雳星火——湘赣边秋收暴动及进军井冈山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325~326页。
1991年10月8日,江西省永新县举办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萧克将军应邀参加。其间,萧克提出欲到湖南酃县(1994年4月更名为炎陵县)拜谒炎帝陵。酃县县委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即做了安排前去迎接。10月11日,萧克到酃县沔渡镇后,说:
毛泽东在酃县击溃尾追朱德部队的湘敌张敬兮团,回到宁冈砻市。他一听到朱德部队到达沔渡的消息,马上率工农革命军赶到酃县沔渡,与朱德部队胜利会师,并迎接我们大部队上了井冈山。王锡堂:《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炎黄春秋》1999年第9期,第63页。
1999年《炎黄春秋》第9期刊登的《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一文,其中写道:
萧克将军这一路对于往事的回忆,有一点特别引起中共酃县县委领导同志的重视,县委党史办公室经过广征博采,证实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是在酃县,于是在1993年8月,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同意在酃县兴建“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纪念碑”。翌年,萧克将军应酃县县委请求,欣然挥笔为纪念碑题写了碑名。王锡堂:《萧克将军重访炎陵县》,《炎黄春秋》1999年第9期,第64页。
然而,查阅萧克将军以前撰写的《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一文,则是另外一种说法: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部队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萧克:《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怀念毛主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2月版,第135页。
第五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4日在江西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此说可见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生平实录》一书的记述:
1928年4月24日,天气特别晴朗,巍峨的井冈山也显得特别清新。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的两支革命武装,在砻市会师了。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会见的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同志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同志到来时,朱德和陈毅同志赶忙出门来迎接。朱德同志抢前几步,毛泽东同志早早把手伸了出来,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使劲地摇着,那么亲切。竞鸿等编著:《毛泽东生平实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425~426页。
第六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下旬在酃县十都。湖南出版社于1991年7月出版的《湖南人民革命史》一书就是这样记载的:
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第一团从资兴龙溪洞出发,到达酃县十都。朱德闻讯,立即从沔渡赶到十都与毛泽东会见,这是两位革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中共湖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湖南人民革命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74页。
第七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28日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这种说法,可见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一书的记载:
1928年4月28日,朱、毛两部在井冈山会师,毛和朱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第一次见面,两人高兴地紧紧握手,祝贺胜利会师。路海江等编著:《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02页。
第八种说法,认为是1928年4月底在酃县十都圩。此说可见1988年《党史月刊》第1期刊登的曲鸣文的文章。其中写道:
朱、毛部队的会师有一个过程,先是朱、毛两部的部分队伍在湖南资兴县城郊和龙溪洞会合,全部会合则在湖南酃县的沔渡圩。朱、毛第一次会面的地点则在酃县十都圩。而宁冈砻市只是后来(5月4日)召开会师大会,宣布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地点。朱、毛第一次会面的时间也不是1928年5月1日,而是4月底。最能证实此说的是朱德在延安整风时写的《自传》。《自传》中写道:“……然后队伍又是退到酃县同毛泽东同志两面会合了。他们是正由南面桂东、汝城退下来,这时是我们两人第一次会面。”
第九种说法,认为毛泽东与朱德第一次见面握手是1928年5月1日在宁冈砻市。这种说法,可见群众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的《毛泽东的足迹》一书的记载。曾维东等著:《毛泽东的足迹》,群众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第128页。
上述9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是对的呢?弄清毛泽东、朱德会面之前的行踪,查阅毛泽东的自述和知情者的述说,便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据《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11月出版的《湘南起义史稿》等著作的记载,1928年3月上旬,正当湘南起义处于高潮时,湘南特委即派军事部长周鲁上井冈山,命令毛泽东率部进湘南攻打汝城,然后与湖南其他5县(宜章、郴州、耒阳、永兴、资兴)连成一片,建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