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bingdy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老杜这两首诗,倒不是十分生僻的作品,因为风行天下的普及性读物《千家诗》中就选有这两首。说起这《千家诗》,江湖夜雨小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却越来越觉得此选本实在太烂。据说这两首五言诗是明朝王相所选,这王相实在是个糊涂虫,脑子大概进了水,老杜的五律,佳作比比皆是,有“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之称,就算是闭上眼瞎摸,找出来的也比这两首强。《千家诗》所选老杜的其他几首五律也惨不忍睹,都是老杜做得很差劲的作品,像什么《登兖州城楼》、《春宿左省》等,虽不能说都是老杜集中的败笔之作,但也是二流水平。王相的鉴赏水平,实在糟之极矣,糕之极矣。
  杜甫比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小十多岁,老杜当年和他们比起来,名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人家李白形象好,会炒作,写诗也是随性挥洒,妙笔生花。而老杜长得既不像李白那样潇洒出尘,也不像王维那样温柔如玉,经常因为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而且,杜甫是苦吟一派,是“为求一字稳,拈断数根须”那一类型的。而太白则不然,是激情型的,酒酣耳热之余,提笔就写,犹如神助,确是天生之奇才。打个比喻来说,李白手中好比使得是“独孤九剑”,非天分极高,聪明过人者难以领悟,像郭靖那样的恐怕很难学成;但一旦领悟,威力无比;临敌之际,随性挥洒,却妙到巅毫。这一路功夫,不拘常理,正如郑板桥所说“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此语也可借来当作太白诗风的生动写照。
  而老杜却是用功型的诗人,老杜的诗,是日积月累,耗费多年苦功锤炼而成,功底扎实,格律精严。如果用武侠人物来形容老杜,江湖夜雨觉得老杜的“武功”似乎像全真派,早期进境极慢,但随着功力的不断增厚,却越来越强。“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老杜晚年,各种诗体实在达到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程度,较之李白,实在不落下风。如果用围棋界的例子来比喻,江湖夜雨觉得李白就是范西屏那样的,围棋史话上说范西屏:“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绝不经意,及一着落枰中,瓦砾虫沙尽变为风云雷电,而全局遂获大胜。”这正是天才型人物的特点。而和他抗衡的施襄夏风格却似老杜:“大海巨浸,含蓄深远,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施襄夏凭借他扎实厚重的功力和范西屏旗鼓相当,两人在当湖大战十局,传为佳话。
  可惜的是李杜生前却没有PK的机会,李白有生之年,老杜籍籍无名,虽然有不少书鼓吹李白与杜甫的“伟大友谊”,但据现存的诗作看,杜甫对李白是百分百地佩服,但李白对杜甫却不怎么瞧得起。虽然李白诗集中也有两首是写给杜甫的,但是李白这人,喜欢热闹,应酬多多。你如果翻开李白的全集,会发现标有“赠XX”、“送XX”、“酬XX”之类的诗作,几乎要有一半还多,连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也哭一回。李白还写有这样一首诗嘲笑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很多人讳言此诗,并声称此诗乃是伪作,并非太白所写。其实也不尽然,以太白“敏捷诗千首”般的才思,自然瞧不上杜甫这等脑筋迟钝的苦吟派。李白曾有诗云:“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何况当时李白早已成名,杜甫和王维、李白等人比起来,当时只是小弟弟,所以杜甫对李白钦佩不已,李白却不会把杜甫看得太高,这也很正常。而且杜甫早年,说实话,诗写得确实也不是多好,和后来的老杜比起来判若两人。老杜当时在京城时,曾在汝阳王李琎(宁王的儿子,小名花奴)府中混饭吃,他写过一首名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的长诗献给李琎,什么“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下面还有好多字,不录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一下。如称作“又臭又长”,有点过于损老杜,但读起来确实味同嚼蜡,殊无诗意。而且写诗一定要有真挚的感情,没有真情的流露,写不出动人的诗句来,词句再华丽,用典再铺陈,也只是一个木偶美人,毫无生气。
  正是此理,本篇所说的这两首诗,虽然是出自老杜的手笔,也写得别别扭扭,大失水淮。老杜当年,其貌不扬,只是二流诗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两首“陪诸贵公子……”正是老杜追逐在长安贵公子们的肥马屁股后面,顺便写首诗蹭顿饭的产物。可以想像,人家诸贵公子们到长安城外丈八沟这样的旅游胜地散心避暑、携妓乘凉,倚红偎翠之余推杯换盏,兴致勃勃。老杜却缩在一边,当那种人家吃他看着,人家坐他站着的角色。然后,贵公子们酒酣耳热,怀里抱着美女,听完一曲歌后,再命老杜:“给公子爷写首诗来助助兴!”你想,这种的情境下,这诗能写好吗?所以,老杜这两首诗,遣词造句,虽也不能说差,对当时的情景描绘得也挺细致的,但却只能说是应景之作。诗中一点感染人的东西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如果老杜集中的水准全都是这首诗一样的话,老杜绝对只是二三流的诗人。
  有的本子选讲《千家诗》的时候,对这两首诗也赞不绝口,并将“晚凉遇雨”的过程拉扯上政治风云,说是老杜用晚凉后突然下雨暗喻政治风云的变幻,这未免有点太过牵强。大概是索隐派的癖病不改。我们看,老杜这首诗被放在流传极广的《千家诗》里,就仿佛现在的《百家讲坛》一样,影响面是极大的。但有多少人对老杜这首诗耳熟能详?多少人会经常引用这首诗中的句子?人们说起老杜,还是首先想起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的。这也说明了此诗绝非好诗。一个围棋国手,也有可能下出业余级的败招,老杜也未必篇篇绝妙,当然这也无损于诗圣的一世英名。老鹰有时比鸡飞得还要低,这也不稀罕。然而就诗论诗,我们也不必强为夸饰,胡乱吹捧。
  275:31:09 2007。5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老杜应景的糗作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长门尽日无梳洗——冷宫中梅妃的哀怨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谢赐珍珠》
  这首诗是唐玄宗一度十分宠幸的“梅妃”江采萍所作。要完全了解这首诗,还要从唐玄宗的后宫生活说起。这唐玄宗前一半开元年间,总体“工作成绩”相当不错,也把大唐推上了盛世的高峰。但随着太平日久,玄宗精神上也不免懈怠起来,开始追求声色享乐。玄宗宫中嫔妃众多,据说曾经流行过“投金钱赌侍帝寝”的做法,呵呵,这倒和韦小宝家的做法差不多。韦小宝不学无术,居然却暗合明皇遗风,实在有趣。
  然而,这宫中妃子们开赌,彩头是陪皇帝睡觉的做法也没有流行多长时间。唐玄宗前后曾有两个妃子最受宠爱,一个是武惠妃,再就是大家熟知的杨贵妃了。这两人都曾得到过专宠的待遇。这武惠妃是武则天一族的人,父亲武攸止与武延秀他们是一个辈份,武惠妃很有几分武则天的遗传基因。说也奇了,这李唐家好像上辈子欠了武家的似的,一个个都被武家人迷得晕晕乎乎的。更奇的是,李隆基一开始的原配正妻,后来成为皇后的也姓王。这个王皇后一样地倒霉,肚子不争气,生不出儿子来。情急之下,找僧道求来雷劈过的焦黑木头,写上天地二字及李隆基带在身边。据僧道说,这样不但能生儿子,而且以后还可以像武则天一样风光。王皇后也傻,武则天干掉的就是姓王的皇后,她还用雷劈的木头,怎么看也不吉利。此事在宫中是犯禁之举,很快被人揭发。李隆基无情地将她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说来这王皇后在李隆基兵变诛杀韦后等时,曾竭力参与协助,也是有恩义的。但男人的心一变了,就特别冷酷。可怜王皇后精神完全崩溃,不到三个月就死于无人过问的冷宫里。
  武惠妃得宠日盛,玄宗想把她立为皇后。大臣们纷纷反对。唐朝大臣就是敢说,御史潘好礼上疏曰:“父母仇,不共天……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氏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从叔三思也,从父延秀也,皆干纪乱常,天下共疾。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说来也是,李隆基的生母为武则天所害,现在又把武氏女子宠得像宝一样,确实有点于理不合。大臣们一顿抢白,李隆基脸红脖子粗。无奈之下,立后之事只好作罢。但武惠妃在宫中的待遇和皇后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武惠妃的儿子就是寿王李瑁,一开始娶杨玉环的那个。李瑁前面有不少哥哥,按资格他当不了太子。武惠妃阴毒颇似武则天,想搞掉太子李瑛,于是诬告太子结党。李隆基要废太子,大臣张九龄力谏不可。武惠妃暗地里派小太监去游说张九龄,许以好处,让他里应外合,害掉太子。但张九龄怒叱其非,并将此事汇报给皇帝。然而,奸相李林甫趁机充当了武惠妃的走狗,排挤走了张九龄。唐玄宗耳软心活,下旨废掉太子李瑛,并将他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赐死,这几个带玉字旁的哥们全部“玉碎”。说来,在唐代当太子,实在是再凶险不过的职业。纵观唐史,太子“谋反”(有真谋反,也有被冤枉的),几成惯例。太子非正常死亡的极多。但武惠妃心理素质远不如武则天,害了这几个太子后,经常梦见三人的冤魂来索命。《初刻拍案惊奇》中有篇“武惠妃崇禅斗法”,上面说得武惠妃挺神通广大的,其实武惠妃活活被自己的恶梦吓死了,人们都说是三个皇子索了她的魂。
  李隆基一时冲动,杀了自己三个儿子后,心中也有愧疚,大臣们也都反对立寿王李瑁为太子。结果,武惠妃“一场辛苦为谁忙”,倒将忠王李亨送上了太子的宝座。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却说武惠妃死后,五十二岁的玄宗终日郁郁不乐。太监高力士想排解一下玄宗的烦忧,于是到江南寻访美女,在福建的莆田县发现了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她就是江采萍。据传为唐末曹邺所作的《梅妃传》说,江采萍父亲名叫江仲逊,世代为医。小采萍年方九岁,就能诵诗。高力士派人大选秀女时,她才刚刚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可以出嫁了)。唐玄宗一见,极为喜欢,从此专宠她一人,将后宫中其他妃子都“视如尘土”。江采萍性情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知书通文,常以东晋时的著名才女谢道韫自比,在穿衣打扮上也是喜欢淡妆素服。她最喜欢品性高洁的梅花,所以她住的宫苑中种了不少梅花,每逢花开之时,常在梅花间苦吟徘徊良久,甚至直到半夜也不忍回室,活脱脱一个唐代林妹妹。唐玄宗因此戏称她为“梅妃”。据说她写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篇文赋,但现在都散佚了。
  梅妃江采萍是江南美眉,性子敏感而孤高,常有点小脾气。我们前面说过,像徐惠也是这样,太宗宣她,她有时候耍小脾气不去。梅妃也有过这样的行为。有一次,玄宗和大哥宁王等诸兄弟饮酒欢宴。席间,玄宗让梅妃剥桔子给诸王吃。当时桔子之类的也是稀罕水果,不像现在路边到处堆着,1元钱一斤,随便撮。当梅妃让到宁王面前时,宁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用脚在梅妃鞋上轻轻地勾了一下。其实就算是有意,也是比较轻微的“性骚扰”。唐代风气开放得很,杨贵妃能把安禄山光着屁股用锦被包起来在宫里抬着玩,玄宗都不介意。这点事恐怕玄宗知道了也不算什么。梅妃却当场一甩脸,回头就走了。皇帝命高力士去唤,梅妃不回来,高力士当着诸王面不好直说,就说梅妃的鞋坏了,换了就来。但过了许久,梅妃也没来,皇帝亲自去唤她,梅妃还是不应,推说胸腹疼痛,坚决不再去应酬了。由此可见梅妃孤高倔强的性格。
  玄宗开始是非常宠梅妃的,梅妃恃宠而娇,也不会过于深责。但“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时间一久,玄宗对梅妃就渐渐疏远了。尤其杨玉环进宫以后,“三千宠爱在一身”,风头正盛,而梅妃正是她的眼中钉。于是,在杨贵妃的挑唆下,梅妃江采萍被赶到冷清寥落的上阳东宫里居住。有一次,她听着外面有驿马驰来,便问可是送梅花来的?梅妃得宠时,各地往往进献梅花。但如今哪里还有人给她送梅花,都是快马加鞭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梅妃不禁泪湿罗巾。她想起汉朝陈阿娇千金买赋的故事,拿出千金来给高力士,想请高力士找人写赋献于皇上。高力士油滑得很,借口无人写赋,加以推诿。于是,江采萍自己写了一篇《楼东赋》给唐玄宗看,文赋如下:
  玉鉴尘生,凤奁香珍。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陇。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从赋中可见江采萍的文采值是相当高的,比陈阿娇花重金请司马相如写的一点都不差。但是,男人的心一旦变了,再动人的文辞也挽不回来。当然,玄宗看了这篇赋后,还是略微有些触动。但杨贵妃也不是好惹的,脾气一上来也会跑到娘家不理玄宗。玄宗和杨贵妃正在热乎劲上,不敢再理梅妃,只是派人封了珍珠一斛,还不敢让杨贵妃知道,悄悄赏给梅妃。梅妃见了,大为失望,于是写了本篇这首诗,和珍珠一起送还给玄宗。
  诗中“桂叶双眉久不描”,唐妇女盛行阔眉,也称桂叶眉,用黛色淡散晕染,把眉毛画得又短又阔,略呈八字形。从近年来发掘的宁王李宪墓壁画仕女图中,可以看到这种眉的形状,有人不知此意,随手改为“柳叶双眉”,错。梅妃诗中说,在寂寞的冷宫里,她满怀愁绪,无心打扮。是啊,自古来就是“女为悦已者容”,她打扮给谁看呢?她要的不是珍珠宝贝,就是再多的珍宝也无法安慰她寂寞伤感的心。那她要的是什么?诗中没有说,但却比直接说出来更有力。说起来梅妃这首诗还是写得挺好的。但玄宗虽然知道她的心思,却无法给她想要的,只是叹息了几声,随后就继续和杨玉环看他的霓裳羽衣舞去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中,玄宗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