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bingdy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两京作斤卖①,五溪无人采②。夷夏虽有殊③,气味终不改。
  《感巫州荠菜》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唐朝有名的大太监高力士。唐玄宗以前,并没有知名度很高的太监。高公公在大唐太监中应该算年代最早的了。当然,到了中唐晚唐时,权势熏天甚至挟持暗害皇帝的太监如仇士良等辈就多得很。这些太监虽然比高公公更牛,但借助唐玄宗、杨贵妃这些大牌人物,民间知道高公公的要多得多。
  中国历史上,太监多是阴损奸邪之辈。比如秦朝赵高、汉代十常侍、唐代的仇士良、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等。所以一提起太监,那就是奸人的代称。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高力士形象和魏忠贤之类的差不多。有个叫《大唐歌飞》的电视剧中,更是把高力士描绘的像个妖魔一样阴森可怕。其实,历史上也有一些好太监,比如像下西洋的郑和也是太监。说起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嘛,虽然比不上郑和那样功劳大大的,却也不是五毒俱全,烂得透气的坏太监。
  高力士本姓冯,据说因家族获罪,成年男子都被杀,高力士当时还是未成年人,于是被阉后送入宫中。说来这唐朝制度也很奇怪,罪人的家属(尤其是女人)一般都“没入掖庭”——送到宫中干粗活。像上官婉儿也是这样进宫的。不过,皇宫作为“神圣庄严”的至尊之地,就算是扫地倒便桶也是为皇上服务的“光荣”差事。后宫弄这么多罪人家属、女流氓(有妇人犯奸罪也没入掖庭)在里面,也不怕她们报仇?或者把公主、后妃们教坏了?说来也奇怪,唐朝宫中却一次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高力士和唐玄宗差不多的年纪,两人从小就在一块玩,类似《鹿鼎记》上康熙和韦小宝一样的关系。在玄宗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等历次凶险又关键的大事中,高力士都是坚决站在玄宗这边,忠心不二。所以,在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后,高力士因有功,被封为右监门将军。玄宗首开了宦官当权的坏例子,以后流毒无穷。自玄宗以后,太监当政成为像脑栓塞一样的顽症,将大唐弄得半死不活。然而,高力士本人一生中,还并不算那种祸国殃民大奸大恶。相反,高力士对玄宗颇多讽谏。
  天宝三年,唐玄宗“潜行”于当时道号太真的杨玉环住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近六十岁的玄宗精力不济,加之天下太平很久,玄宗于是厌倦了朝政,对高力士说:“我十多年不出长安城了,现在天下太平无事,我想把政事都交给李林甫处理好了,怎么样?”高力士远比玄宗清醒得多,说:“天子到地方四处巡视,是古制,而且君王的大权不可以给别人(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如果权力都给了李林甫,他的羽翼威势一成,谁还能再动他!”高力士这句话说得很在理,但心思全在丰肌玉肤的杨玉环身上的李隆基,却怒容满面。高力士一看,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又自称:“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可见,安史之乱的责任,全在玄宗身上,什么杨贵妃红颜祸水,什么高力士奸邪乱国,都是替罪羊而已。
  当然,高力士在玄宗一朝权势极大,对于朝中大臣们送来的奏章,如果是小事,高力士就有权自行处理。玄宗夸奖他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有高力士值班,我就能睡塌实了。所以,当时巴结高公公的人相当多,诸王、公主都称高力士为阿翁。据说高力士信佛,在宝寿寺铸了一口大钟,像现在某要人办的酒店要开业时一样,朝中大臣纷纷前去祝贺。当时击一下钟,就要交十万钱,名义上是布施斋佛,但实际却成了高力士的收入。朝中大臣争先恐后,谁也不敢吝啬,少的也要敲十多下,多的甚至二十多下。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一朝太监。马嵬之变,实际上就是太子李亨导演的一出夺权大戏。自此,唐玄宗不但失去了如花似玉的杨贵妃,也失去了做为唐朝天子的大权。玄宗不得不让李亨在灵武继位,自己称太上皇。然而,在唐肃宗李亨的身边,也有自己亲信的太监——李辅国。李辅国撺啜唐肃宗,将自己的爹——玄宗——迁到别宫中,变相地软禁起来。说来唐朝宫庭之中,不要说兄弟之间,纵是父子、母子之间斗争也是异常残酷,比之电影《黄金甲》中的情节尚有过之。高力士作为玄宗的亲信,也被流放巫州。高力士被贬途中,见到此地荠菜非常多,但却没有人吃——这荠菜是一种野菜,京城中的人大鱼大肉吃得腻了,才有胃口吃这种野菜。但山野百姓,除了饥荒年,没有人去吃这个的。高力士见了,联系到自己的沧桑荣辱,不禁吟了这样一首诗。
  细看一下高公公这首诗,倒也相当不错。这首诗字句浅白,并无高深的典故,像是不通文墨的老粗所写的大白话。但是高公公毕竟是给诗仙脱过靴子的人,这首诗决非一般的打油诗可比。正像《红楼梦》中,自称不懂诗的凤姐随口说的那句“一夜北风紧”,也决非刘姥姥等辈能为。高公公这首诗以荠菜作比喻,说明自己虽然荣枯之境有变,但忠心之情不改,正像荠菜一样,在京城论斤卖钱也好,在山边没有采也好,气味都是一样的,不会变的。说来高公公此诗,“赋比兴”的手法全用上了,而且运用得还相当不错。
  后来,唐代宗继位时,大赦天下。高力士北上还京,路上听说唐玄宗已经病死了,他痛哭呕血道:“我没有能亲手替皇上扶棺,就是死了也有余恨啊!”高力士当时也是七十九岁的老人了,这样痛哭不已,不饮不食,很快就也死了。他死后,陪葬在玄宗的墓旁。据说玄宗遗诏中惟一想要陪葬在他身边的,就是这位高公公。
  所以,从高力士的这首诗和他一生中的事迹来看,他倒也并非十足的恶人,历史上的忠奸善恶有时候模糊,有时候颠倒,很难完全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①两京:指长安和洛阳。
  ②五溪:郦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在现在的湖南西部,当时是荒僻之地。
  ③夷夏:中原称夏,少数民族的边远地区称夷。
  335:31:11 2007。5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一生忠心的高力士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惨烈的睢阳之战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①,分守若鱼丽②。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③。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④。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守睢阳作》
  金庸小说中写大侠郭靖苦守襄阳,以一城之地力抗强虏多年,读者无不为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气概所折服。然而,此为小说家言。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英雄,以残兵病卒,独抗数十倍于已的悍敌,直至几乎全部战死。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巡。在安史之乱中,张巡尽忠报国、义薄云天,堪称千古忠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里曾写道:“为张睢阳齿”,指的正是张巡咬碎牙齿,力拒叛贼的烈烈英风。
  提起张巡,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名武将,其实他是进士出身。他是开元末年中的进士,当时是第三名。天宝年间,张巡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因不肯阿附杨国忠等权贵,虽然他政绩卓著,却并未升迁,在清河任职期满后,被调到真源(今河南鹿邑),还是当一个小县令。张巡为官清正,虽为小小县令,也尽自己所能,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当时有个叫华南金的土豪,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张巡一上任就拿了他,依律杀之。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安史之乱发生后,因贼势浩大,有不少唐朝官吏纷纷降贼。而张巡却在形势非常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以数千兵卒力敌叛贼令狐潮的数万大军。张巡昼夜苦战,大小战斗共四百多次,杀敌上万人,给令狐潮的贼军以沉重打击。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为了夺得江南富庶之地,派贼将尹子奇率同罗、突厥、奚等蛮族精锐之兵,共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地杀来。张巡迫于形势,只好退至睢阳,与那里的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守睢阳这个军事要地。
  唐朝时的睢阳城,即现在的河南商丘。河南、江苏交界处的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楚汉鏖兵,就是在这一带决胜负。直到现代,我军与老蒋的淮海大战,也是发生在此处附近。淮海大战,蒋军一败,南京总统府很快就插上了红旗。说来此处正是江南门户,此地一失,江南半壁,终究难保。张巡和尹子奇当然都知道此地的战略地位,尹子奇的十几万猛悍贼兵拼命攻打睢阳城,太守许远虽是奸臣许敬宗的曾孙,然而他却不同于乃祖,十分忠义。他自认为军事能力不如张巡,毅然将兵权让给了张巡。张巡之为人,高风亮节,赤诚待人,故而很多人对他都心服口服。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如果不是张巡有极高的威信,睢阳城中绝不会有那么强的凝聚力。那样艰苦的环境,放在别的城中,早有人开城投降了。张巡不同意?也会有叛兵捆了他去献功。正是因为张巡的个人魅力,才使得一大批人才聚集在他身边。像大将南霁云,本来是尚衡手下部将,但他见了张巡后,说什么也要投靠在张巡手下。他原来的“老板”用金银财宝厚禄挽留,南霁云坚决谢绝。南霁云神勇善射,贼兵只要敢近他百步之内,无不应弦而倒。
  贼军头目尹子奇,十分狡猾,一直藏在众多贼兵中间。神箭手南霁云想一箭结果这个贼头,但却不知道谁是这厮。于是,张巡想出一个计策,这次贼兵又来攻城时,他让弓箭手射出草棍做成的箭。有贼兵中“箭”后,以为城内箭已经射完了,就乐呵呵地拿了这支“箭”向贼头尹子奇汇报,大将南霁云早已看见,弓开如满月,射去似流星,一箭射中此贼左眼,贼兵因此暂时退去。
  可惜此贼并未被射死,只是变成了独眼龙而已。贼兵弄来了新式武器——钩车、木马等攻城工具想破城,但却被张巡用火攻法将敌人的攻城车统统烧毁。张巡巧计百出,贼军损兵折将,气为之沮。最后,贼人无奈,仗着人多,层层围困,意图困死睢阳城中的将士。张巡正是在这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中写下这首诗的。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眼看着将士们一个个倒下,城中的粮草已绝,士卒们一天只能吃一勺米,掺着纸张、树皮,压一压那难忍的饥饿。这城还能守多久?张巡怎么能不愁上心头?而在敌军重重围城的时候,张巡和众将士“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浴血奋战,殊死抗敌。他们坚信忠信之师是不可战胜的,报国的坚贞之情也是不可改变的。从“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这句,我们仿佛能看见张巡将军振臂大呼,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情形。然而诗的最后,张巡也发出一声叹息:“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当时,张巡周围有不少的朝廷兵马,但这些家伙们各自心怀鬼胎,想保存实力,或畏敌不前。大将南霁云曾杀出城去,向贺兰进明等人求救,但这些人都不发兵。
  张巡城内粮绝,不但马匹被杀掉,连弓弩铠甲的皮子也被煮来吃了,又掘鼠窝捉老鼠吃,罗麻雀来吃。但这终究也无法改变城中越来越多的士卒饿死的景况。这时候,张巡杀掉自己的爱妾、许远杀掉自己的僮仆给士卒们吃。这样又坚守了三个月,士卒们终于再也没有力气做战了。张巡见这城即将失守,于是向西边皇帝所在的方向跪拜说:“臣不能再生报陛下,死后也当为厉鬼杀贼!”张巡写下一篇《谢金吾表》,其中说:“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馀战。当臣效命之时,是敌灭亡之日……”千载之下,读之仍令人热血如沸。
  睢阳城陷落后,张巡和许远及众将士都被缚。被缚的众将士见到张巡,都挣扎着站起身来,向张巡痛哭流涕。张巡却一付坦然自若的样子,他缓缓地从这一个个将士的脸上看过去,这都是陪他一起浴血奋战的好兄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巡要再看他们一眼。张巡平静地对他们说:“不要怕,死乃命也!”张巡此刻的心中,可能真的像湖水一样平静。因为张巡尽到了最后一份力气,将士们也拼到了最后一滴热血来报效国家。五百年后的文天祥,临刑前也是从容地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贼头独眼龙尹子奇狞笑着对张巡说:“听说你督战时,大声呼喊,把嘴角都弄裂了,甚至嚼碎口中之牙,真能这样?”张巡怒叱此贼道:“我欲气吞逆贼,只可惜没有力气了!”尹子奇大怒,命人用刀豁开张巡的嘴,果然见口中只剩了三四颗牙。尹子奇以下贼将也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张巡是个好汉。尹子奇等抽刀威逼,想招降张巡。张巡不予理睬,只是昂首待死。贼将又招降南霁云,这时南霁云踌躇不语。张巡呼道:“南八(唐人习惯称人排行以示亲热),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着说:“我是想留下这条命再干点大事——“欲将有为也”(意思是想假投降后,再找机会诛杀叛贼),既然您如此说,我哪里敢不慷慨就死!”于是张巡、南霁云等人同时遇害。张巡年仅四十九岁。
  当时朝廷也知道睢阳一带军情紧急,江湖夜雨的老乡宰相张镐(他是山东聊城人)当时兼河南节度使,下令浙东、浙西、淮南、北海四镇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火速发兵救援。闾丘晓这厮,一向自高自大。他不听命令,拒不发兵。说来就他离张巡所守的睢阳最近,若是他早出兵救援,可能睢阳城不至陷落。当张镐亲自率大军来到睢阳时,睢阳才刚刚陷落三日。张镐打跑了贼军后,看到睢阳城内的惨状,听到张巡和众将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之余,不禁对拒不发兵的闾丘晓怒火万丈。他下令将这厮乱杖打死,这厮全没有了以前的骄横气焰,趴在地上求饶,说什么家中有老母在堂之类的话,和假李逵一样的腔调。张镐冷笑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张镐传》)张镐说,你当时杀害诗人王昌龄时,怎么没想到王昌龄家中还有亲人呢?闾丘晓这厮无话可说,只好乖乖地受死。诗人王昌龄回乡时,被闾丘晓害死。张镐也算替王昌龄报了仇啦。
  张巡苦守睢阳,虽最终城破身死,但他却死死扼住了叛军的喉咙,保住了江南半壁富庶之地,为郭子仪等人的大军收复两京、最终击败叛军立下了卓越功勋。当然,也有人对张巡当时杀人而食的做法颇有非议,唐代当时就有,现在还有。然而,张巡等众将表现出来的凛然大义,誓死不屈的气节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日军攻打南京时,唐生智信誓旦旦:“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结果事到临头,二十多万军队面对日军五万多人的进攻,先行夺路奔逃,将南京父老姐妹送于敌寇之手蹂躏。如果国人大多数都喜欢看张巡脸上被抹黑,都学得像唐生智之流一样“聪明”,敌人来强奸,我先递上套。那国家危矣,民族危矣。
  ①侔:如同。此句说敌军围城,像月晕围着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