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52
若说他原只是有心回乡,在接到了慧远和尚的信件之后,就不再犹豫,直接上了最快的船往长安去了。慧远和尚的信中说了一件定会动摇长安城格局的大事。</p>
——圣人不好了。</p>
如果莫文远熟读历史就会知道,李世民是在贞观二十二年驾崩的,而他死的时间是七月十日,也就是说在夏天,现在已近农历六月,距离七月十日所差时间并不很远。</p>
他是个厨子,不知道李世民是什么时候死的,但观慧远和尚信件,此次圣人所得疾病,并非是小打小闹,兴善寺中有擅长医术的和尚被召进宫中看病,回来后也只是对慧远和尚摇摇头,看他黯然的表情就知圣人已流露出油等枯竭之相。</p>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代都是恒定不变的定律,好在兴善寺乃是佛门重寺,与仁善太子李治的关系也很好。</p>
莫文远进门后就直奔大兴善寺,他走了三年,门口扫地的小沙弥又换了一批,差点就不让他进门了,好在有一翻译僧路过,热切地招呼莫文远,才令他进来。</p>
慧远和尚此时并无大事,在僧寮中整理寺中杂务,莫文远进门后直奔僧寮,令他吃一惊。</p>
“大郎你何时归京的?”</p>
莫文远风尘仆仆道:“今日才归京。”</p>
慧远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一通,就知道莫文远怕是才入京城就来找他了,以往他都会在家中歇息一日再来,如此火急火燎,定然有大事,便即刻招呼他坐下道:“大郎有何事?”</p>
莫文远也不客气,他虽说没有剃度,与慧远和尚的感情却很亲密,可说是他最喜爱的弟子,开门见山道:“圣人身体如何?”</p>
慧远和尚叹口气摇摇头道:“怕是不好,若非有灵丹妙药,扭转乾坤之力,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但他们都知道,那些卖长生不老药的都是诓骗人的江湖道士,殷商之后,神仙便不插手凡间权利更迭之事,尤其是帝王家之事,更是不可触碰。</p>
莫文远闻言叹口气,只能道:“那太子性情如何,可关注农事?”</p>
“太子李治性情纯善,对民间疾苦多有关注,然仁厚有余,魄力不足,需人从旁协助引导。”此房间中只有慧远和尚与莫文远两人,故而他所言多为辛秘之语,旁人是绝对不能听见的,“你可有甚事要报予帝王家?”若是没有,为何匆匆归京,又为何询问太子李治之性情。</p>
莫文远道:“我确有事要言,而且此事之要胜过印刷之术。”</p>
慧远和尚闻言,腰板伸直道:“乃是何事。”</p>
莫文远也不避讳,正相反他需要慧远和尚帮他一起出主意,故而便将自己在江南所做之事尽数说出:“我从安南以安的占城得到了一袋种子,乃是稻谷种,此种在江南种植,可一年三到四熟。”</p>
“什么?!”</p>
慧远和尚惊讶道:“三到四熟?”</p>
莫文远道:“没错,而且其产量颇丰,除稻谷口感不好之外,似无甚缺点。”他又道,“听行商所说,此种稻谷还有保持水土,防止洪灾之功效。”</p>
“若此谷得以推广,粮食不足等问题定然有所改善。”</p>
慧远和尚了然点头道:“如此,确实需要圣人帮助。”</p>
莫文远道:“而且不仅推广,我还欲带人往占城去,据说此地之稻谷种类多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加优良的品种。”此外,东南亚等地也有些现在中国没有的食物,比如说香蕉,就是后世从东南亚传入的,他想若自己去一趟,说不定能和张骞一般,丰富中国人的餐桌。</p>
此些事情虽不是厨子的原本职责,但他要是能起到推动作用,也是极好的。</p>
慧远和尚道:“此事可为,然不可太过焦急。”他道,“太子心思纯厚,虽对农事无甚兴趣,但若告知于他此事之好处,想来也会组建使团队伍,往占城去。”</p>
“然现在京城风起云涌,正欲变天,还需等局势稳定之后,再议此事。”</p>
莫文远听懂了慧远和尚的潜台词,他们需沉得住气,等待圣人身体康复,或者驾崩,此后再能议此事。</p>
“哎,先等等吧。”</p>
……</p>
京城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宫中的重臣日日绷着一张脸,而下面听见风声的小官也来去匆匆,就怕出事。</p>
官员们如此,平头百姓却无甚感觉的,还是该吃吃该喝喝。</p>
店铺中新上的罐头被一抢而空,油浸鱼的美味被众人所知,他们不由交头接耳,夸赞莫文远之功绩,而当事人则在家里,和羊一起带小孩儿。</p>
“咚咚咚——”</p>
“咚咚咚——”</p>
拨浪鼓被敲得左右摇摆,吐泡泡的小孩儿稳稳地坐在羊背上,拍手朝莫文远笑。</p>
大黑羊对小孩儿并无甚慈爱之心,他抬头和小婴儿一起,盯着莫文远看,还裂开羊嘴傻笑,似乎也被拨浪鼓逗到了。</p>
莫文远看他的样子还挺无奈的,刚想让大黑羊正经些,别盯着自己傻笑,就听见门口吵吵嚷嚷。</p>
发生何事?</p>
——圣人不好了。</p>
如果莫文远熟读历史就会知道,李世民是在贞观二十二年驾崩的,而他死的时间是七月十日,也就是说在夏天,现在已近农历六月,距离七月十日所差时间并不很远。</p>
他是个厨子,不知道李世民是什么时候死的,但观慧远和尚信件,此次圣人所得疾病,并非是小打小闹,兴善寺中有擅长医术的和尚被召进宫中看病,回来后也只是对慧远和尚摇摇头,看他黯然的表情就知圣人已流露出油等枯竭之相。</p>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代都是恒定不变的定律,好在兴善寺乃是佛门重寺,与仁善太子李治的关系也很好。</p>
莫文远进门后就直奔大兴善寺,他走了三年,门口扫地的小沙弥又换了一批,差点就不让他进门了,好在有一翻译僧路过,热切地招呼莫文远,才令他进来。</p>
慧远和尚此时并无大事,在僧寮中整理寺中杂务,莫文远进门后直奔僧寮,令他吃一惊。</p>
“大郎你何时归京的?”</p>
莫文远风尘仆仆道:“今日才归京。”</p>
慧远和尚将他上下打量一通,就知道莫文远怕是才入京城就来找他了,以往他都会在家中歇息一日再来,如此火急火燎,定然有大事,便即刻招呼他坐下道:“大郎有何事?”</p>
莫文远也不客气,他虽说没有剃度,与慧远和尚的感情却很亲密,可说是他最喜爱的弟子,开门见山道:“圣人身体如何?”</p>
慧远和尚叹口气摇摇头道:“怕是不好,若非有灵丹妙药,扭转乾坤之力,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但他们都知道,那些卖长生不老药的都是诓骗人的江湖道士,殷商之后,神仙便不插手凡间权利更迭之事,尤其是帝王家之事,更是不可触碰。</p>
莫文远闻言叹口气,只能道:“那太子性情如何,可关注农事?”</p>
“太子李治性情纯善,对民间疾苦多有关注,然仁厚有余,魄力不足,需人从旁协助引导。”此房间中只有慧远和尚与莫文远两人,故而他所言多为辛秘之语,旁人是绝对不能听见的,“你可有甚事要报予帝王家?”若是没有,为何匆匆归京,又为何询问太子李治之性情。</p>
莫文远道:“我确有事要言,而且此事之要胜过印刷之术。”</p>
慧远和尚闻言,腰板伸直道:“乃是何事。”</p>
莫文远也不避讳,正相反他需要慧远和尚帮他一起出主意,故而便将自己在江南所做之事尽数说出:“我从安南以安的占城得到了一袋种子,乃是稻谷种,此种在江南种植,可一年三到四熟。”</p>
“什么?!”</p>
慧远和尚惊讶道:“三到四熟?”</p>
莫文远道:“没错,而且其产量颇丰,除稻谷口感不好之外,似无甚缺点。”他又道,“听行商所说,此种稻谷还有保持水土,防止洪灾之功效。”</p>
“若此谷得以推广,粮食不足等问题定然有所改善。”</p>
慧远和尚了然点头道:“如此,确实需要圣人帮助。”</p>
莫文远道:“而且不仅推广,我还欲带人往占城去,据说此地之稻谷种类多样,或许能够找到更加优良的品种。”此外,东南亚等地也有些现在中国没有的食物,比如说香蕉,就是后世从东南亚传入的,他想若自己去一趟,说不定能和张骞一般,丰富中国人的餐桌。</p>
此些事情虽不是厨子的原本职责,但他要是能起到推动作用,也是极好的。</p>
慧远和尚道:“此事可为,然不可太过焦急。”他道,“太子心思纯厚,虽对农事无甚兴趣,但若告知于他此事之好处,想来也会组建使团队伍,往占城去。”</p>
“然现在京城风起云涌,正欲变天,还需等局势稳定之后,再议此事。”</p>
莫文远听懂了慧远和尚的潜台词,他们需沉得住气,等待圣人身体康复,或者驾崩,此后再能议此事。</p>
“哎,先等等吧。”</p>
……</p>
京城的气氛不知不觉变得凝重起来,大明宫中的重臣日日绷着一张脸,而下面听见风声的小官也来去匆匆,就怕出事。</p>
官员们如此,平头百姓却无甚感觉的,还是该吃吃该喝喝。</p>
店铺中新上的罐头被一抢而空,油浸鱼的美味被众人所知,他们不由交头接耳,夸赞莫文远之功绩,而当事人则在家里,和羊一起带小孩儿。</p>
“咚咚咚——”</p>
“咚咚咚——”</p>
拨浪鼓被敲得左右摇摆,吐泡泡的小孩儿稳稳地坐在羊背上,拍手朝莫文远笑。</p>
大黑羊对小孩儿并无甚慈爱之心,他抬头和小婴儿一起,盯着莫文远看,还裂开羊嘴傻笑,似乎也被拨浪鼓逗到了。</p>
莫文远看他的样子还挺无奈的,刚想让大黑羊正经些,别盯着自己傻笑,就听见门口吵吵嚷嚷。</p>
发生何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