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bingdy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241章南人北迁,天佑嘉靖!
  “圣上,琉球王国上有四十万人,如果迁入国内,恐难以安置。”高拱站到大殿中央,为难道。
  东虏归顺后,朝廷就计划先将草原左翼孩童迁入国内,与国中百姓孩童同住同吃,以加强一国观念,文化认同感。
  顺安王打来孙倒也不客气,递交了草原左翼所有十岁及以下孩童的名册,计划在今年草原冰雪融化后,逐步转入大明朝境内,生活、学习、成长。
  共有三十万适龄孩童。
  朝廷为了激励打来孙军骑与大明朝军队在北征途中英勇奋战,还特准十万草原左翼妇、老随着孩童一道进入大明朝。
  此举,也是为了安抚和照顾那些从来自草原的孩童,能使其更好更快适应中原生活。
  为了安置即将到来的四十万草原左翼妇老幼儿,内阁多番去函两京一十三省衙门,询问地方的接纳能力。
  但地方省府也不是傻子,让这些草原妇老幼儿进入地盘,必然会生出不少事端,毕竟,两族数百年仇恨就摆在那里。
  化解仇恨,从小辈开始,是朝廷的方针,但执行中存在种种困难。
  两京一十三省府衙门,一边哭诉地方财政困难,一边推诿其他地方,是一个人都不想接。
  到最后,是张居正发了怒,以内阁首辅大臣的名义,对两京一十三省进行了“摊派”。
  南、北二京,作为经济、权势中心,一京认领下七万人。
  其余十三省,一省认领下两万人。
  依靠着强权。
  内阁勉强能完成对草原四十万妇老幼儿的接纳。
  这又要来四十万琉球人。
  贫穷的程度,甚至在草原之上,说是难民都不为过。
  这要是再强行摊派,别说那些省府接受不了,就是南北二京都接受不了。
  一京涌入七万“难民”,既要安置居住,还要教授生活本领,分田分地也少不了,朝廷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这样糟践。
  再就是。
  琉球国人和草原人不同。
  过去几千年里,中原、草原始终敌对,彼此缺乏彼此的认同感,必须要对草原幼儿进行改造,才能潜移默化改变两族之间的关系,完成“融合”。
  琉球不同。
  琉球民俗受到大明福建特别是泉州的影响,比如凤狮崇拜、石敢当、端午节、祀灶君公、正月初四接神等风俗多与福建相仿。
  琉球人的墓状如龟甲,这种墓就是从闽南传过去的。
  琉球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为琉装,其外形与华夏的汉服相似。
  在饮食方面,闽菜烹饪技术流行于琉球宫廷和上流社会,琉球人面食与泉州人一样用碱。
  琉球民间的桔饼、黄米糕、千重糕、山东粉等食品及豆芽炒豆腐等菜肴也与福州地区百姓家的作法一样。
  唯二不同的,琉球人喜欢使用倭国产的昆布,是受到倭国文化的影响。
  琉球人喜欢喝名叫泡盛的酒,系从安南传入的米酒。
  而饮茶,是琉球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茶叶传入琉球的同时,茶道文化和饮茶礼仪也深受福建影响,越来越讲究,尤其在琉球士大夫中,特别重视以茶会友、以茶待客。
  酒也是琉球人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酒文化与茶文化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琉球人好饮酒,无论是日常会客、婚丧嫁娶,还是岁时节庆、祭祀仪式,都离不开酒。
  琉球人主要饮用“米肌酒”“福寿酒”“土产烧酒”和“泡盛酒”。
  其中“土产烧酒”用米酿制,其制作方式类似于福建客家米酒。
  在饮酒过程中,琉球人时常喜好“拇战行酒”,与大明猜拳行酒令相仿,用以增加饮酒气氛。
  简而言之,琉球国的方方面面,都深受华夏的影响,根本不必进行多少改造、文化认同,就能成为真正的大明百姓。
  大明朝各京、省,没有能供琉球四十万百姓迁徙的地方。
  “国内没有,国外还没有吗?”朱厚熜平静道。
  “圣上指的是?”
  “草原。”
  偌大的草原。
  别说四十万人撒下去,就是四百、四千万人撒下去都承受的住。
  既然琉球人想“上岸”,那大明朝就给琉球人一个大大的地方撒欢。
  “圣上,塞上苦寒,琉球人恐怕不会愿意。”高拱懵然道。
  就这二百年来,草原是一年比一年冷,冻的那些生长在草原的人都受不了,打来孙在归明后,第一时间就是想往长城里面送人,就可见一斑。
  打来孙在给予内阁的公文中,曾建议朝廷以后可以将草原当作流放、发配囚徒之地。
  琉球人上岸,是想过上吃香的喝辣的生活的,不是为了“自我流放”。
  塞上的冷,和中原的冷,和海岛上的冷,是两码事,真要是让琉球人迁到草原,怕是能冻嗝屁。
  琉球人只要对人间还有留恋,就决然不会愿意迁徙到草原的。
  “这天儿,是越来越暖了,现在的大明朝,四季皆江南,朕看,塞上也会成为江南,以后的草原,会成为人人抢破头想去的地方。”朱厚熜从蒲团上站起身,陈述事实道。
  小冰河时期,尚未到结束的时候。
  但神通可改天数,人难改造,但改造天象,对他而言,易如反掌。
  恍惚间,内阁五位阁老似乎看到了神光,圣上这番话,竟有几分天地法旨的意味。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面面相觑。
  陈以勤若有所思,难道说,天又要暖了?
  天地有冷暖期,这是常识。
  但陈家书录记载更为详细,在几百年前,尤其是唐朝前中期,整个华夏温暖湿润,连个冷天都很难见到。
  唐高宗年间,都城长安曾先后有三年无冰无雪,唐玄宗和唐武宗时期,皇宫和南郊曾大量种植柑橘,并获得丰收。
  而柑橘是喜温作物。
  而且,在唐代一些诗人的诗词中,也多次提到天地炎热,如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王维的“长安客舍热如煮”,可以确定,当初的长安地区,夏季非常炎热。
  唐朝盛世,全在前中期,与天象隐隐对应,巧合多了,就不像巧合了。
  近千年前,天佑大唐,天佑贞观、天佑开元。
  陈以勤跪倒在地,叩首道:“天佑大明,天佑圣上,天佑嘉靖朝,圣上,有德啊!”
  这一句圣上有德。
  蕴含着陈家数百年传承的威力。“打”的张、高、胡、李四位阁老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学识储备不够,可能都听不懂陈以勤是怎么对圣上歌功颂德的。
  作为当朝大学士,学识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明君在位,苍天赐福”。
  张居正四人立刻扶着绣墩就跪了下去,颂圣道:“天佑华夏,天佑大明,天佑圣上,天佑嘉靖朝。”
  站在御座之侧的黄锦,学识较之阁老们浅薄了些,但当年也是内书堂表现优异的几人之一,后知后觉跪了下去。
  没有颂圣,在这里,没有他颂圣的资格。
  跪伏的身体,垂下的脑袋,满是对阁老陈以勤的惊叹。
  陈阁老以往表现大多无欲无求,除了百姓的事,在朝廷就讲究得过且过,所以,不巴结、不逢迎,成了外朝、内廷许多人的印象。
  可这次颂圣。
  让黄锦看到了陈阁老不一样的地方,也有了新的感悟,家族传承已久的人要真对他人歌功颂德起来,就没有别人的事了。
  书读的多,当真好处多多。
  只恨自己读书读的还是少。
  大殿众人心思各异,朱厚熜望了陈以勤好一会,这突然的颂圣,真是让他意外。
  而说了这么久的陈家传承,终于让朱厚熜有了好奇,道:“陈以勤。”
  “臣在。”
  “你读过多少书?”
  “回圣上,臣没有细算过。臣生来愚鲁,三岁方识千字,五岁始读唐诗,到了七岁,才勉强熟读四书五经,臣今徒活四十八,圣者文章、先贤典籍、今人经典,想来不过寥寥万卷。”陈以勤惭愧道。
  在听到陈以勤七岁熟读四书五经的时候,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还有几分不以为然。
  在一般人看来,陈以勤这种,就是世间极少数天才的模样,但内阁几人,谁幼年还不是神童来着?
  尤其是张居正,自幼聪颖过人,幼时神童之名,声震江南。
  嘉靖十六年张居正就参加了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
  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要不然,张居正十二岁就成举人了。
  即便被故意阻扰了一回,张居正在第二次乡试,十五岁时,还是顺利通过成为了举人。
  陈以勤的天才,在张居正看来不值一提。
  但陈以勤接下来的话,让张居正四人越听越不对劲,七岁读完四书五经,四十八岁读完万卷书,合着四十年里,陈以勤读完了一万卷书。
  与嘉靖朝年载正好对应。
  一年读二百五十卷书,这对张居正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一心二用天赋之下,张居正可以读的更多。
  但张家,或者说绝大多数人家,家中没有一万卷书,更别说那些文章、典籍、经典了。
  不用想,以陈家的条件,这上万卷书有一部分都得是来自圣者、先贤、今人的真迹、手书。
  汗牛充栋,在别人那可能是夸张,但在陈家,可能是真的。
  朱厚熜似乎听出了阁老们的心声,询问道:“陈家之中,到底有多少卷书?”
  陈以勤陷入了沉默。
  这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猛然去算,一时回答不上来。
  “一万卷。”
  “两万卷。”
  “……”
  沉浸入计算的陈以勤,没有注意到自己把数字吐出了口,虽然声音很小,但寂静的大殿,还是能听清的。
  当书卷以万卷进行跳动的时候,所有的人神情变得非常复杂,羡慕的心,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仰望。
  当今文渊阁作为皇家藏书楼,其藏书数量和质量是极为可观。
  内阁有总记载,文渊阁藏书总计约有伍仟伍佰种,四万三千二百余册,近百万卷。
  这些藏书中不乏宋元以来的皇家旧藏,多有珍秘之本。
  “回圣上,约在二十万卷左右。”陈以勤给出了回答。
  陈家的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及历朝实录、宝训等档案。
  族中藏书数量丰富,且质量极高,陈家起家在宋朝,所以珍贵的宋版书居大半。
  二十万卷书。
  没有文渊阁的书多,可也有两成之多。
  “当初成祖文皇帝修的永乐大典?”
  “回圣上,有部分内容取自陈家书录。”陈以勤如实答道。
  陈家与历代先皇关系都不错,永乐帝靖难登基后,要修古今第一奇书,陈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全书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陈家贡献了抄、刻两千两百八十七卷,一百零九册。
  可以说,因为有了陈家,永乐大典这古今第一奇书的规模才这么大。
  这时,就连朱厚熜,这位大明朝皇帝陛下,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陈以勤主动道:“圣上若是想修《嘉靖大典》,臣家愿尽绵薄之力。”
  根据陈以勤汇说的家中藏书和提供给《永乐大典》的书卷数,就知道陈家“犹有余力”。
  再掏出两千卷、百册书,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此话一出。
  朱厚熜还在思考。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的神色就开始不太对了,一瞬间就回想起当年还在翰林院时修订、重录《永乐大典》时的崩溃。
  古今第一奇书,可不是说说而已,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无所不包。
  光一个《永乐大典》就逼疯了永乐及以降十代大明朝学士,再修《嘉靖大典》,今学士和以后的学士还活不活?
  在阁老们紧张的神情中,朱厚熜按耐住了修书的想法,摇摇头,道:“大典,就暂时不修了,陈以勤,你有时间对一对文渊阁的藏书,陈家有的,文渊阁没有的,就抄、刻一份,送到文渊阁中去。”
  “微臣遵命!”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

影子

麦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