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皮蓑衣
岛屿的雨季最恼人的就是降水时间反复无常。
刚刚还晴朗的天,转眼就飘来一层云彩,下起雨来,这雨可大可小,来得快去得也快,防不胜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人,陈舟连大一点的河都没见过,平生最熟悉的“湖泊”是当地水库。
来到海岛以后,其他事情倒还能接受,唯独这气候,着实难以适应。
3月5日上午,他吃过饭,抵达沙滩搬水泥。
到沙滩时天气还好好的,挂着太阳,才搬了几袋水泥,阳光就被遮住,随即下起雨。
幸亏他早晨吃得饱,体力充沛,扛着水泥一路小跑回到了帐篷,这才没淋湿水泥袋子。
其实水泥被不被淋湿还是次要的,陈舟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健康。
每年两次雨季加在一起接近四个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只要外出工作,就免不了要被雨淋,着凉受冻不说,还会大大增加风寒感冒的概率。
现在他正值体质的巅峰期,身强力壮,免疫力强,染上这种小病,基本都能扛过去。
但这不是风险和收益对等的买卖。
他可以胜利无数次,病毒只需要胜利一次,就可以取走他的小命。
若是再过十年二十年,积攒了足够的粮食,把窑洞建造的一应俱全,遇到雨季,他完全可以躲在家里不出门,休息到旱季。
可现在不行,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尤其是承重柱,事关性命安全。
他确实能够选择放弃垒砌承重柱,提前在安全的地方搭建一个帐篷躲起来。
问题是他躲起来以后,万一洞窟中那几根木质承重柱出了问题,导致大面积坍塌,将洞内掩埋,他之前几十日的努力就白费了。
再清理挖掘窑洞,至少又要用掉一整个旱季,那他当初付出的汗水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直接造木屋。
目前的形势就是,承重柱要建,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淋雨感冒,或是找到能应对感冒的药品。
药品肯定没有希望,就算那些瓶瓶罐罐里的种子真有能治疗感冒的中草药,等它们生长成熟,雨季早就过去了。
指望神秘奖励更不靠谱,陈舟用屁股想都知道,下一次的奖励绝对不会是药品,真是药品他直接倒立洗头。
……
将水泥摞在垫高的木箱上,等待雨停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件雨衣。
洞窟里还剩一些小块塑料布,若是把它们粘在一起,组合成雨衣的形状,在外工作时就不必担心被淋湿了。
而且雨衣比雨伞轻便,不需要腾出一只手握住伞柄,对工作没有影响。
思来想去,陈舟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打算回家以后尝试一下。
待雨停后又搬运了几十趟水泥,总算在一天之内完成了水泥的搬运工作。
天色已晚,重新加固帐篷只能等到明天了。
至于帐篷内的防水架,现在正由木箱替代。
陈舟觉得木箱除了占据空间大一些,各个方面都超过木架,效果很不错,便决定放弃制造防水木架的工作,直接用木箱垫起水泥了。
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材料,尤其是宝贵的钉子,它们用掉一颗就少一颗,基本无法自行制造。
……
回到窑洞,点亮油灯生起篝火,热饭。
想起白天的点子,陈舟取来剩下的几个尼龙袋和塑料包装袋,用菠萝墨汁在上面画上简单的外衣轮廓,然后将其割开,用针线简单缝合后再在接口处抹上一层鱼鳔胶,就算制造完成了。
整件雨衣外形丑陋,一部分使用透明塑料袋,另一部分使用尼龙袋。
由于透明塑料袋不够大,所以由雨衣多块塑料布拼接,形成了许多针线缝合的口子和鱼鳔胶晾干后的黄白色胶痕,穿在身上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丐帮九袋长老,身上满是补丁。
看着这件风格独特的“雨衣”,陈舟隐隐觉得它很不靠谱。
脱掉外衣,尽量减少自己身体的体积以便于穿衣,他将雨衣套在了身上。
稍微活动肢体,缝合起来的针线倒是没出问题,凝固的鱼鳔胶却大片开裂,发出了连绵的断胶声,像是往身上套了条小挂鞭。
“草,我就知道这么搞不行!”
骂了一声,陈舟连忙把雨衣脱下来,查看缝合处。
肩膀、胳膊肘和腋窝这几个活动幅度最大的地方鱼鳔胶已经完全裂开了,失去了防水功能。
前胸和后背基本维持原状,没有异样。
“看来鱼鳔胶黏合的地方承受不住大幅度活动,要是和防水布一样摊在地上不动还行,一旦活动起来就会开胶。
两个袖子估计是留不住了,要是把这件雨衣改造成马甲或许会有前途。”
摸了摸雨衣的脖颈处,陈舟突然想起了一种古人应用较为广泛的雨衣——蓑衣。
诗词有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便是古人的雨衣。
它的外形简单有效,既能防雨也不耽误工作,正符合他的需求。
生于21世纪,陈舟从小见到的雨衣全都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制造的。
幸亏现代影视技术发达,从电影中的江湖侠客身上,让他了解到了蓑衣的外形和大致结构。
蓑衣的上半部分有一个能绕脖子一圈的类似披肩的结构,它能完全挡住滴到肩膀上的雨水,并产生一个坡度,使雨水向下流淌。
蓑衣的下半部分类似于短裙,肥大厚实,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桶状,配合好搭档斗笠,应对小风小雨根本不在话下。
按传统工艺,蓑衣应是由棕树树皮制造。
陈舟找不到棕树,更不知道怎么用棕树树皮制造蓑衣,他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一件独属于他的蓑衣——海豹皮。
作为常年待在水中的动物,海豹皮的防水性能自不必说,且皮毛柔软厚实,还具有保温效果,完全可替代棕树树皮。
大海豹皮形状不算规整,自从感冒后,陈舟一直把它当毛毯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海豹皮的边角修剪一下。
将海豹残缺的脑袋部分,四肢部分全都割掉,只留下一张长方形的身体部分皮毛,铺在床上看着美观多了。
至于割下去的部分,无法做成完整皮料的部分割成小皮条,当绳子用,能做成皮料的部分与小海豹皮放在一起,留待制造“皮蓑衣”。
多点亮一盏灯,没敢先吃饭,怕吃饱了犯困耽误工作。
从晾晒架上取下闲置许久的小块海豹皮。
将麻绳、海豹皮条、针线和割成小块的大海豹皮放在身旁,陈舟从中挑选出一块大小合适的皮毛,绕着自己的脖子围了一圈。
用手指捏住脖领的外沿轮廓,他把海豹皮翻过来,用长木棍架起烧红的木炭,在海豹皮内部烫下了两个小黑点用以标记。
随后他斟酌着蓑衣的大小,又挑出了几块皮毛和做脖领的海豹皮叠放在一起,将其调整成披肩的形状,拿出剪子裁剪掉多余的部分,开始缝制。陈舟并不擅长针线活,为了保证皮蓑衣足够结实,他把针脚铺得极密,一厘米以内要缝三针,缝合速度分外缓慢。
低着头在油灯的光芒下使针弄线,缝合蓑衣。
灯火摇曳,把针头和丝线照成了许多条。
陈舟的眼睛愈发酸痛,恍惚间出现了重影,迷迷糊糊中,把手指扎了好几个小眼儿。
忙活到深夜,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逐渐变成了一锅浆糊,连直线都缝不好了。
放下手中的针线,拎起皮蓑衣上半部分,感受了一下它的分量,陈舟绕着脖颈试着穿了穿这个半成品。
稍微有点大,估计穿上外套正好。
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两只海豹的奉献。
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他终于撑不住了,匆匆吃了两碗面糊,回到卧室倒头就睡。
……
3月6日,上午难得大晴天,陈舟却起晚了。
从床上爬起来时,他就觉得上眼皮有些水肿,压得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缝。
穿上衣服,匆忙来到镜子前扒开眼皮细看,陈舟发现眼中满是血丝,眼角发红,应该是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
高三学业最繁忙的时候,熬夜复习做卷子常常使眼睛出现这种症状。
上大学以后,陈舟就再也没这样熬夜工作过。
小心翼翼地拉了拉眼角,感觉这次眼疲劳还挺严重,陈舟略带调侃性质地自言自语。
“唉,针线活确实有损身体健康,早知道等到白天再工作了。”
……
幸亏上学时经常面对类似的问题,陈舟早就积累了足够的应对经验。
来到厨房,烧一壶热水,然后浸湿布,放在眼睛上热敷。
热敷结束后,再做一套眼保健操,按摩睛明穴,刮一刮眼眶,发胀的眼睛便得到了极大缓解。
吃过迟到的早饭,将半成品皮蓑衣单独放在粮食架上,他挑选出制造蓑衣下半身所需的材料,将其裁剪成型,按照蓑衣下半身的形状排列起来,留待缝合。
简单地布置好蓑衣后续工作,陈舟带着来福离开窑洞,前往营地加固帐篷去了。
……
自从离开营地,搬到山上居住后,营地中这个帐篷便长期处于半废弃的状态。
帐篷内的床头柜、床铺、装饰画和衣物箱早就被搬到了山上,每次下山维护窝棚,查看物资时,对于这个帐篷的损坏情况陈舟都没太重视过。
此次拆开帐篷顶部的帆布,陈舟才发现支撑帐篷的木梁已经被水泡得开始腐烂了。
特别是堆放树木枝杈最沉重的部分,木梁甚至向下弯曲,露出了内部被水泡成褐色的木纤维。
问题严重到这种程度,只更换帆布肯定不行了。
必须得把整个帐篷顶部拆掉,然后重新搭建。
好在建造这种帐篷的难度不高。
抡起斧子,砍倒一片树木,削掉树干上多余的枝杈,再将木柱子的两端砍出用于嵌合的凹槽。
陈舟如同一名老道的伐木工,搬运木材,一点点重建了帐篷顶部。
在搭建好的帐篷顶部铺上防水布,又在防水布上铺上那张破旧的厚帆布,盖上带着树叶的树枝……
进展神速,天还没黑,陈舟便完成了一系列工作。
观察一下天色,虽然阴云较多,却没有下雨的迹象,他拿出一袋水泥扛在肩上,返回窑洞的同时捎了一袋水泥回去。
……
帐篷更换顶盖后,里面的水泥暂时安全了。
恰好这几天降雨不算频繁,算是雨季中一个小小的喘息期。
趁着雨少,陈舟完全放弃制造蓑衣,全力搬运水泥,搬了三天,把所有水泥都搬到了山上。
除搬运水泥,偶尔前往山洞给山羊母子放盐外,每隔四五天,陈舟还要用他自制的小挎锄清理一遍野草。
受到雨季影响,田地中的野草生长速度飞快,每天都能看到地里冒出新草尖儿。
也就是目前种植的庄稼少,不然他根本就腾不出时间干其他事。
……
3月10日,暴雨来袭,陈舟躲在窑洞里,一天没出门,全力缝制蓑衣。
为了避免重现上次的状况,他下了狠心,在房间内点了六盏油灯,全方位无死角照亮工作区域。
而且这次他更加注重休息。
使用铜沙漏计时,每隔半个小时就起身缓解一会儿眼部压力,站在窑洞洞口眺望远方,欣赏一下风景——
外面全是灰蒙蒙的雨幕,其实啥都看不见。
蓑衣并不大,奈何陈舟舍不得剪开大海豹皮当材料,导致他没有完整的大块布料,使用小块布料就免不了拼接。
拼接也就算了,他又怕衣服不结实,缝合的针脚格外细密,耗费的时间就多了数倍。
况且陈舟本就讨厌这种墨迹细致且乏味的工作,根本无法静下心,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坐在厨房门口,在六盏灯的环抱中,他一会儿低头缝蓑衣,一会儿起身在窑洞中独自走动,探头探脑地眺望外部平台。
或是吹口哨逗逗来福,给它下达几个无意义的命令,看它一脸无奈又不得不做的囧样暗自得意。
抱抱小灰灰,翻看它身上有没有被提子打出来的新伤疤。
再不厌其烦地给它做思想工作,让它不要继续以这种逃避的态度面对提子,鼓起勇气,重振公猫雄风。
偶尔,陈舟也会找找提子——它喜欢藏在窑洞的犄角旮旯,和人玩躲猫猫的游戏,如果长时间不搭理它,它就会自己跑出来,翘着尾巴用脑袋蹭人裤腿。
至于小龙猫,可能是它的智商太低,或者陈舟不重视它,与它互动较少,导致它根本理解不了陈舟的指令。
只能抱着一小片晾干的草叶,呆愣愣地站在桌子上,像个会动的毛绒玩具,自顾自地将其送入口中,鼓着腮帮子咀嚼。
就这样“劳逸结合”,到3月10日晚,陈舟终于完成了皮蓑衣的上半部分。
感谢:书友尾号5109、追风的你、这书额_好难懂的样子、书友尾号4014、肥宅心狠骚、书友尾号0220、火鬼、银河球棒侠、老土熊、罗真斯卡雷特、黑白信者、月黑风高ugig、珞珈山刘某人、懊悔的神官的月票,感谢支持!
(本章完)
岛屿的雨季最恼人的就是降水时间反复无常。
刚刚还晴朗的天,转眼就飘来一层云彩,下起雨来,这雨可大可小,来得快去得也快,防不胜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人,陈舟连大一点的河都没见过,平生最熟悉的“湖泊”是当地水库。
来到海岛以后,其他事情倒还能接受,唯独这气候,着实难以适应。
3月5日上午,他吃过饭,抵达沙滩搬水泥。
到沙滩时天气还好好的,挂着太阳,才搬了几袋水泥,阳光就被遮住,随即下起雨。
幸亏他早晨吃得饱,体力充沛,扛着水泥一路小跑回到了帐篷,这才没淋湿水泥袋子。
其实水泥被不被淋湿还是次要的,陈舟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健康。
每年两次雨季加在一起接近四个月,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只要外出工作,就免不了要被雨淋,着凉受冻不说,还会大大增加风寒感冒的概率。
现在他正值体质的巅峰期,身强力壮,免疫力强,染上这种小病,基本都能扛过去。
但这不是风险和收益对等的买卖。
他可以胜利无数次,病毒只需要胜利一次,就可以取走他的小命。
若是再过十年二十年,积攒了足够的粮食,把窑洞建造的一应俱全,遇到雨季,他完全可以躲在家里不出门,休息到旱季。
可现在不行,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尤其是承重柱,事关性命安全。
他确实能够选择放弃垒砌承重柱,提前在安全的地方搭建一个帐篷躲起来。
问题是他躲起来以后,万一洞窟中那几根木质承重柱出了问题,导致大面积坍塌,将洞内掩埋,他之前几十日的努力就白费了。
再清理挖掘窑洞,至少又要用掉一整个旱季,那他当初付出的汗水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直接造木屋。
目前的形势就是,承重柱要建,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淋雨感冒,或是找到能应对感冒的药品。
药品肯定没有希望,就算那些瓶瓶罐罐里的种子真有能治疗感冒的中草药,等它们生长成熟,雨季早就过去了。
指望神秘奖励更不靠谱,陈舟用屁股想都知道,下一次的奖励绝对不会是药品,真是药品他直接倒立洗头。
……
将水泥摞在垫高的木箱上,等待雨停时,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件雨衣。
洞窟里还剩一些小块塑料布,若是把它们粘在一起,组合成雨衣的形状,在外工作时就不必担心被淋湿了。
而且雨衣比雨伞轻便,不需要腾出一只手握住伞柄,对工作没有影响。
思来想去,陈舟觉得这个想法可行,打算回家以后尝试一下。
待雨停后又搬运了几十趟水泥,总算在一天之内完成了水泥的搬运工作。
天色已晚,重新加固帐篷只能等到明天了。
至于帐篷内的防水架,现在正由木箱替代。
陈舟觉得木箱除了占据空间大一些,各个方面都超过木架,效果很不错,便决定放弃制造防水木架的工作,直接用木箱垫起水泥了。
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材料,尤其是宝贵的钉子,它们用掉一颗就少一颗,基本无法自行制造。
……
回到窑洞,点亮油灯生起篝火,热饭。
想起白天的点子,陈舟取来剩下的几个尼龙袋和塑料包装袋,用菠萝墨汁在上面画上简单的外衣轮廓,然后将其割开,用针线简单缝合后再在接口处抹上一层鱼鳔胶,就算制造完成了。
整件雨衣外形丑陋,一部分使用透明塑料袋,另一部分使用尼龙袋。
由于透明塑料袋不够大,所以由雨衣多块塑料布拼接,形成了许多针线缝合的口子和鱼鳔胶晾干后的黄白色胶痕,穿在身上仿佛一位德高望重的丐帮九袋长老,身上满是补丁。
看着这件风格独特的“雨衣”,陈舟隐隐觉得它很不靠谱。
脱掉外衣,尽量减少自己身体的体积以便于穿衣,他将雨衣套在了身上。
稍微活动肢体,缝合起来的针线倒是没出问题,凝固的鱼鳔胶却大片开裂,发出了连绵的断胶声,像是往身上套了条小挂鞭。
“草,我就知道这么搞不行!”
骂了一声,陈舟连忙把雨衣脱下来,查看缝合处。
肩膀、胳膊肘和腋窝这几个活动幅度最大的地方鱼鳔胶已经完全裂开了,失去了防水功能。
前胸和后背基本维持原状,没有异样。
“看来鱼鳔胶黏合的地方承受不住大幅度活动,要是和防水布一样摊在地上不动还行,一旦活动起来就会开胶。
两个袖子估计是留不住了,要是把这件雨衣改造成马甲或许会有前途。”
摸了摸雨衣的脖颈处,陈舟突然想起了一种古人应用较为广泛的雨衣——蓑衣。
诗词有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便是古人的雨衣。
它的外形简单有效,既能防雨也不耽误工作,正符合他的需求。
生于21世纪,陈舟从小见到的雨衣全都是塑料或橡胶材料制造的。
幸亏现代影视技术发达,从电影中的江湖侠客身上,让他了解到了蓑衣的外形和大致结构。
蓑衣的上半部分有一个能绕脖子一圈的类似披肩的结构,它能完全挡住滴到肩膀上的雨水,并产生一个坡度,使雨水向下流淌。
蓑衣的下半部分类似于短裙,肥大厚实,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桶状,配合好搭档斗笠,应对小风小雨根本不在话下。
按传统工艺,蓑衣应是由棕树树皮制造。
陈舟找不到棕树,更不知道怎么用棕树树皮制造蓑衣,他打算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一件独属于他的蓑衣——海豹皮。
作为常年待在水中的动物,海豹皮的防水性能自不必说,且皮毛柔软厚实,还具有保温效果,完全可替代棕树树皮。
大海豹皮形状不算规整,自从感冒后,陈舟一直把它当毛毯用,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海豹皮的边角修剪一下。
将海豹残缺的脑袋部分,四肢部分全都割掉,只留下一张长方形的身体部分皮毛,铺在床上看着美观多了。
至于割下去的部分,无法做成完整皮料的部分割成小皮条,当绳子用,能做成皮料的部分与小海豹皮放在一起,留待制造“皮蓑衣”。
多点亮一盏灯,没敢先吃饭,怕吃饱了犯困耽误工作。
从晾晒架上取下闲置许久的小块海豹皮。
将麻绳、海豹皮条、针线和割成小块的大海豹皮放在身旁,陈舟从中挑选出一块大小合适的皮毛,绕着自己的脖子围了一圈。
用手指捏住脖领的外沿轮廓,他把海豹皮翻过来,用长木棍架起烧红的木炭,在海豹皮内部烫下了两个小黑点用以标记。
随后他斟酌着蓑衣的大小,又挑出了几块皮毛和做脖领的海豹皮叠放在一起,将其调整成披肩的形状,拿出剪子裁剪掉多余的部分,开始缝制。陈舟并不擅长针线活,为了保证皮蓑衣足够结实,他把针脚铺得极密,一厘米以内要缝三针,缝合速度分外缓慢。
低着头在油灯的光芒下使针弄线,缝合蓑衣。
灯火摇曳,把针头和丝线照成了许多条。
陈舟的眼睛愈发酸痛,恍惚间出现了重影,迷迷糊糊中,把手指扎了好几个小眼儿。
忙活到深夜,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逐渐变成了一锅浆糊,连直线都缝不好了。
放下手中的针线,拎起皮蓑衣上半部分,感受了一下它的分量,陈舟绕着脖颈试着穿了穿这个半成品。
稍微有点大,估计穿上外套正好。
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两只海豹的奉献。
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他终于撑不住了,匆匆吃了两碗面糊,回到卧室倒头就睡。
……
3月6日,上午难得大晴天,陈舟却起晚了。
从床上爬起来时,他就觉得上眼皮有些水肿,压得眼睛只能睁开一条缝。
穿上衣服,匆忙来到镜子前扒开眼皮细看,陈舟发现眼中满是血丝,眼角发红,应该是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疲劳。
高三学业最繁忙的时候,熬夜复习做卷子常常使眼睛出现这种症状。
上大学以后,陈舟就再也没这样熬夜工作过。
小心翼翼地拉了拉眼角,感觉这次眼疲劳还挺严重,陈舟略带调侃性质地自言自语。
“唉,针线活确实有损身体健康,早知道等到白天再工作了。”
……
幸亏上学时经常面对类似的问题,陈舟早就积累了足够的应对经验。
来到厨房,烧一壶热水,然后浸湿布,放在眼睛上热敷。
热敷结束后,再做一套眼保健操,按摩睛明穴,刮一刮眼眶,发胀的眼睛便得到了极大缓解。
吃过迟到的早饭,将半成品皮蓑衣单独放在粮食架上,他挑选出制造蓑衣下半身所需的材料,将其裁剪成型,按照蓑衣下半身的形状排列起来,留待缝合。
简单地布置好蓑衣后续工作,陈舟带着来福离开窑洞,前往营地加固帐篷去了。
……
自从离开营地,搬到山上居住后,营地中这个帐篷便长期处于半废弃的状态。
帐篷内的床头柜、床铺、装饰画和衣物箱早就被搬到了山上,每次下山维护窝棚,查看物资时,对于这个帐篷的损坏情况陈舟都没太重视过。
此次拆开帐篷顶部的帆布,陈舟才发现支撑帐篷的木梁已经被水泡得开始腐烂了。
特别是堆放树木枝杈最沉重的部分,木梁甚至向下弯曲,露出了内部被水泡成褐色的木纤维。
问题严重到这种程度,只更换帆布肯定不行了。
必须得把整个帐篷顶部拆掉,然后重新搭建。
好在建造这种帐篷的难度不高。
抡起斧子,砍倒一片树木,削掉树干上多余的枝杈,再将木柱子的两端砍出用于嵌合的凹槽。
陈舟如同一名老道的伐木工,搬运木材,一点点重建了帐篷顶部。
在搭建好的帐篷顶部铺上防水布,又在防水布上铺上那张破旧的厚帆布,盖上带着树叶的树枝……
进展神速,天还没黑,陈舟便完成了一系列工作。
观察一下天色,虽然阴云较多,却没有下雨的迹象,他拿出一袋水泥扛在肩上,返回窑洞的同时捎了一袋水泥回去。
……
帐篷更换顶盖后,里面的水泥暂时安全了。
恰好这几天降雨不算频繁,算是雨季中一个小小的喘息期。
趁着雨少,陈舟完全放弃制造蓑衣,全力搬运水泥,搬了三天,把所有水泥都搬到了山上。
除搬运水泥,偶尔前往山洞给山羊母子放盐外,每隔四五天,陈舟还要用他自制的小挎锄清理一遍野草。
受到雨季影响,田地中的野草生长速度飞快,每天都能看到地里冒出新草尖儿。
也就是目前种植的庄稼少,不然他根本就腾不出时间干其他事。
……
3月10日,暴雨来袭,陈舟躲在窑洞里,一天没出门,全力缝制蓑衣。
为了避免重现上次的状况,他下了狠心,在房间内点了六盏油灯,全方位无死角照亮工作区域。
而且这次他更加注重休息。
使用铜沙漏计时,每隔半个小时就起身缓解一会儿眼部压力,站在窑洞洞口眺望远方,欣赏一下风景——
外面全是灰蒙蒙的雨幕,其实啥都看不见。
蓑衣并不大,奈何陈舟舍不得剪开大海豹皮当材料,导致他没有完整的大块布料,使用小块布料就免不了拼接。
拼接也就算了,他又怕衣服不结实,缝合的针脚格外细密,耗费的时间就多了数倍。
况且陈舟本就讨厌这种墨迹细致且乏味的工作,根本无法静下心,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坐在厨房门口,在六盏灯的环抱中,他一会儿低头缝蓑衣,一会儿起身在窑洞中独自走动,探头探脑地眺望外部平台。
或是吹口哨逗逗来福,给它下达几个无意义的命令,看它一脸无奈又不得不做的囧样暗自得意。
抱抱小灰灰,翻看它身上有没有被提子打出来的新伤疤。
再不厌其烦地给它做思想工作,让它不要继续以这种逃避的态度面对提子,鼓起勇气,重振公猫雄风。
偶尔,陈舟也会找找提子——它喜欢藏在窑洞的犄角旮旯,和人玩躲猫猫的游戏,如果长时间不搭理它,它就会自己跑出来,翘着尾巴用脑袋蹭人裤腿。
至于小龙猫,可能是它的智商太低,或者陈舟不重视它,与它互动较少,导致它根本理解不了陈舟的指令。
只能抱着一小片晾干的草叶,呆愣愣地站在桌子上,像个会动的毛绒玩具,自顾自地将其送入口中,鼓着腮帮子咀嚼。
就这样“劳逸结合”,到3月10日晚,陈舟终于完成了皮蓑衣的上半部分。
感谢:书友尾号5109、追风的你、这书额_好难懂的样子、书友尾号4014、肥宅心狠骚、书友尾号0220、火鬼、银河球棒侠、老土熊、罗真斯卡雷特、黑白信者、月黑风高ugig、珞珈山刘某人、懊悔的神官的月票,感谢支持!
(本章完)